丝路新语:“我是孔子的孟加拉弟子”
中新社达卡5月15日电 题:“我是孔子的孟加拉弟子”
中新社记者 王林 史广林 赵宇宁
夕阳西下,达卡市中心,一间粉红色的、幽暗的伊斯兰餐厅,身高1.78米、体重102公斤的拉合曼顷刻吃完一碗甜得发腻的著名甜食——“泡鲁达”。“知道我为什么长得胖了吧?”黝黑的拉合曼,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我可是孔子在孟加拉国的大弟子。”拉合曼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拉合曼今年31岁,老家在距离达卡400公里外的农村。小时候因为看了成龙的电影,开始喜欢上中国。2006年,中国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设立南亚地区的首所孔子学院。拉合曼第一个报名,于是幸运地成为这所学院的“孔子大弟子”。
本月12日,为接待即将来访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拉合曼应邀回到母校做准备。师生相见分外亲热,拉合曼拉着女老师周铭东的手自豪地说,“其实,我是周老师的嫡传弟子”。
年过半百的周铭东20多天前才卸任南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一职。从一个老师、26名学生开始,孔子学院如今在达卡、吉大港已经有了9个教学点。今年,有2600多名学生来学习汉语。
结束孔子学院的学习后,拉合曼很快前往中国安徽。在安徽大学,又进修了一年汉语。“当然去了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嘛。”
2010年,拉合曼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专门做孟加拉国与中国商人和游客往来的生意。4年时间,拉合曼乘坐2小时航程的飞机,在达卡与昆明之间往返20余次。
近年来,孟中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规模不断扩大。过去的一年,中孟双边贸易额达到103.1亿美元。
每月800美元的收入,让拉合曼非常满意。“要知道,达卡一般人的月收入还不到100美元。”
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是孟加拉国人扎堆儿结婚的季节。“不太热,又不下雨,适合举办婚礼。”今年3月,拉合曼与相恋多年的同村姑娘成婚。有1200多人参加了这个当地颇有名气的“高富帅”的婚礼。
在孟加拉国,至今仍有80%的女性待在家里,不能出来工作。但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拉合曼的妻子就是一名大学教师,每月工资400美元。
在热情邀约下,拉合曼十分乐意和我们共进晚餐。而且,十分乐意和我们交流。
黄昏的阳光细密绵长,餐厅外的凤凰花火焰般盛开。这是学生们毕业的季节。但是,在拉合曼的眼里,这是“芒果和荔枝的时间”。“我们孟加拉国四季瓜果飘香!你看,现在是芒果和荔枝的时间。之前呢,是芭蕉时间。下个月就进入雨季了,那是菠萝蜜的时间。”
“是的,我们也需要进口澳大利亚、不丹的苹果。如果可以,我特别希望吃到中国的梨。特别是安徽的梨。在中国很出名啊!可是,可是叫什么来着?”
“砀山梨?”
“对,砀山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