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啸预警系统仍有不足 若再来袭恐仅一成人存活

2014年12月26日 0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2014年12月25日,印尼班达亚齐,穆斯林妇女参加祈祷活动,悼念海啸遇难者,纪念印度洋海啸十周年。据悉,2004年12月26日,印尼亚齐地区发生里氏7.9级地震并引发印度洋大海啸,引发高达30公尺的海啸,造成沿岸国家近30万人死亡,50多万人无家可归。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印度洋大海啸发生10年过后,各国虽已投放大量人力物力设立预警系统,但仍有“重大缺口”,据预测按照目前防灾措施,如再发生大海啸,仅10%有望存活。

  今天(26日)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10周年,在当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西岸发生里氏9.3级地震,触发海啸冲击印度洋多国,造成逾20万人死亡。当时印度洋并未设立海啸监测或预警系统,各国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猝不及防。

  10年过去,各国虽已投放大量人力物力设立预警系统,但联合国警告系统仍有“重大缺口”,难以给予邻近震源或海岸地区居民足够时间避难,安全网亦未有覆盖部分偏僻地区。

  海啸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及印度共同成立印度洋海啸警报系统(IOTWS),为28个印度洋国家提供海啸警报。印度尼西亚与德国合作成立的德国印度尼西亚海啸警报系统(GITEWS),更被视为当前全球最先进预警系统之一。科学界对海啸的关注亦有所提升,据估计全球目前至少有1000名海啸科学家,是2004年的10倍。

  若再受袭 仅一成人存活

  然而,海啸预警系统仍难算得上完美。新加坡地球观测研究所总监西尔在近20年来,一直研究区内地震和海啸,他称设置传感器只是防灾最简单一步,如何改善基建减少伤害、教导人们安全避难才是关键。他的研究团队预测,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在2040年前会遭遇大型海啸来袭,按照目前防灾措施,40万可能受影响的居民中仅10%有望存活。

  美国地质调查局太平洋科学中心海洋学研究员贾菲指出,预警系统的用意是让民众有更多时间避难,对于距离震源较远、有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准备的国家十分有效,但对震源附近地区几乎是毫无意义,因为居民根本走避不及。贾菲提到,即使防灾制度先进如日本,在“311”大地震时依然造成庞大死伤,主要原因是当局赶不及通知和安排沿海居民避难。

  研探测仪器 不如建避难所

  西尔认为,各国政府应把投放在探测仪器的资金,改为在高危地区兴建临时避难所,或是教育居民如何应对天灾和有序撤离。科学期刊《自然》就此提出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在海啸中受重创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其对开海域在2012年曾发生8.6级地震,当时民众没按指示有秩序地前往避难设施,反而惊慌争相开车逃走,造成交通大拥堵。幸好当时地震只引起小规模海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国际社会在南亚海啸中学到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法律繁文缛节很易成为国际赈灾和重建的障碍。自印度洋海啸以来,亚太区至少12个国家就此作出改善,例如印度尼西亚修改有关国际社会协助应对国家紧急状况的守则;去年受超强台风“海燕”吹袭的菲律宾亦放宽入境条例,让运送国际援助物资的工作更顺畅。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