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调查福岛一核3号机 确认安全壳内受损严重
当地时间2017年6月15日,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由东芝与“国际反应堆报废研究开发机构”(IRID)共同开发的新机器人公开亮相。这个长30厘米、直径13厘米的水下机器人将被投放到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的反应堆安全壳内底部展开调查。该机器人配有前后置摄像头以及LED灯光,将于今夏投入使用。
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日媒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本月19日召开记者会,表示在使用水中机器人对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实施的调查中,成功拍摄到了反应堆安全壳内画面,确认数个结构物严重受损并脱落。
报道称,虽然此次的调查范围内未发现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但也是首度确认3号机组安全壳内的具体状况。
据悉,3号机组安全壳内聚积了反应堆冷却用水,水深约6.4米。水中机器人对反应堆压力容器下方附近进行了拍摄,但未发现本应存在的金属制作业用脚手架,其下方掉落着疑似结构物的物体。
位于压力容器底部的“控制棒”驱动装置周边也有金属制格状结构物掉落,缆线类则呈现金属线裸露在外的状态。
东电将上述反应堆压力容器下方的情况与通过此前调查知晓了状况的2号机组相比较,解释称“显然受损更为严重”,认为由于燃料碎片与熔落的金属结构物从压力容器掉落,造成了损伤。
随着机器人在水中行进,还拍摄到了浮游物等漂动,被光线照到的结构物上附着有黄褐色锈迹。
东电将根据当天拍摄的影像斟酌调查计划,21日实施第二次调查,让机器人下潜到被认为存在燃料碎片的安全壳底部。
据了解,调查于当地时间19日凌晨4点半前后启动准备作业。早晨6点半前后,通过插入安全壳贯通部分的导管投入直径约13厘米、全长约30厘米的圆柱形机器人。
相关人员使用线缆远程操作,当地时间上午11点前后结束了调查。机器人所受辐射量约2希沃特,设计最大可承受约200希沃特的辐射。
东电今年1至3月对1、2号机组实施安全壳内调查,投入了自动行走蝎型机器人等,但未能直接确认到燃料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