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裔社工身残志坚 创建服务中心帮助残障人士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43岁的马来西亚华裔社工周志强出世时因窒息缺氧数分钟而患脑瘫,尽管行动不便、口齿不清,但他仍靠勤奋不懈的精神克服学习障碍,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当上社工,以自身经历激励残障人士。
16年前,他更以扶残救弱为终身志业,成立“太平小区服务中心”(ESDA),靠善长仁翁的捐款,为残障、智障及痉挛者提供免费物理治疗及义诊,以及提供在职培训,教导障友种植瓜果蔬菜及制作手工首饰等,再借着贩卖障友手作成果为中心赚取收入,让他们得以靠着手艺自力更生。
目前,共有68名年龄介于二十多至四十多岁的弱势群体受聘于“太平小区服务中心”工作。“我四肢不缺,正常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也能”。这是周志强多年来秉持的信念,让他不平坦的人生过得比任何人还精彩及富有意义,因此,他也把这个信念散播到社会弱势的角落。
舔汤匙上果酱练发音
他接受《光明日报》访问时说,由于出世时因窒息数分钟而影响脑部,导致他到了两岁还不能站立或坐直,而且一直体弱多病,又患有哮喘,多亏父母不曾放弃他,并在他4岁时将他送进槟城大脑麻痹中心学习和做复健。
周志强从未视身体上的缺陷为学习障碍,他自知唯有靠后天的努力才可扭转自己的命运,因此10 年来在中心的学习生涯,他除了学习生活技能,也接受物理治疗,包括学爬楼梯、游泳健身及常常转动舌尖舔汤匙上的果酱让发音更清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克服了疾病的困扰,可以在不需拐杖的情况下缓步行走。
身患残疾,让周志强在吃尽苦头的人生岖崎路中看透了社会的残酷,也使他更加体会到残障者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冲破逆境的考验,坚强活下去。
十几年前,他在槟城伊甸残障服务中心的赞助下,到日本完成为期一年的社会工作课程,并在回国后到槟城伊甸残障服务中心服务数个月。1998年底,周志强决定走入小区,从事人文关怀工作,用自己脆弱但顽强的生命向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他接受一名牧师的献议,用上天赐给他不灵光的手、脚及头脑开设“太平小区服务中心”,除了开解残障人士,也协助其他弱势群体找出生命的蓝天。
“ESDA”是希腊文,意思是怜悯,中心帮助的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痉孪患者、残障及智障者、贫困人士、或有健康问题的老人及妇女等,可谓来者不拒。周志强说,中心除了提供免费医疗与物理治疗,他有时也会辅导边缘青少年,或劝导吸毒者回头是岸。
正规中学读书受凌辱 跟不上老师教课进度
周志强在槟城大脑麻痹中心学习生活技能的10年期间,有一次在学校看见学生在草场中活泼奔跑,神情快乐自在,还有一群穿着制服在练步操的学生,心里非常羡慕,于是立志一定要到一般中学受教育,并且每天告诉自己,“我一定能!”他表示,后来向母亲争取更大的自由活动,但母亲担心他会跌倒受伤,不允许这么做。
不死心的周志强为了实现到正规中学读书的梦想,每天强迫自己看书、写字到天明,他知道唯有勤劳才是助他迈进目标的不二法门。15岁那年,他如愿以偿正式入读某中学的预备班,但这却是他人生最吃苦的时候,不是受尽同学的欺凌、嘲笑与歧视,就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令他备感吃力。
“我每天搭巴士到校门口,下车步入学校时,总会遭到一班学长欺凌,他们看我走路不稳,就从后推我一把,在我跌倒受伤后就嘲笑我。”对于同学的欺侮,周志强只能强忍泪水,他不讳言曾一度痛恨自己为何与众不同。“所幸上天派来了一名见义勇为的学长,帮我制伏了这班爱恶作剧的学生,让我从此不再受到欺负。”
不过他说,就算没被同学欺负,他的求学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许多挫折和不快乐。由于脑袋不灵光,使他无法跟上老师的教课进度,也来不及抄下黑板上的笔记,只能向同学借笔记,回家逐个字慢慢抄写。
日本进修险被“踢”回国
好不容易熬完中学课程,周志强在几年后为了获取专业的文凭以投入社工行列,实现他扶残救贫的理想,他再度捧起书本勤读。不同的是,他要在日本这个先进国的大环境中“突围”,实属不易。回想那段苦学的日子,周志强不讳言,在异国的大逆境中,他害怕失败而一度难过得痛哭,感觉渡日如年。
他披露,由于只懂英语,不会华语和日语,加上说话又口齿不清成了他学习的一大障碍,致使授课老师差点把他“踢”回国。所幸他勤而不懈的学习态度,每晚挑灯夜读,最终让老师对他改观,并打消弃教的念头,而他也因此顺利完成课程。
他指出,参与这项课程者都是来自台湾、韩国、泰国及新加坡等头脑精明的专业人士,而他不过是一名只有中学程度的残障人士,能力备受考验。“日本是先进国,他们的生活步调相当快,我每天一拐拐地步行到车站,然后再搭巴士去上课。下课回来后,我就很努力地完成老师的作业,往往一做就是深夜,天天只有数小时的睡眠时间。”
骑四轮摩托车为中心募捐
周志强指出,“太平小区服务中心”在开办初期因缺乏捐款而一度陷入经济困境,与他同路的牧师也抵不住现实考验而离开。为保住ESDA,他只好骑着残障者专用的四轮摩多到处募捐,日子苦不堪言。
“当时我真的很痛恨自己找不到足够的捐款应付中心的开销,我每天祷告,甚至萌起放弃的念头。可是,基于怜悯,ESDA绝不能关闭。”就在周志强感到绝望时,源源不绝的捐款突然汇入中心户头,助中心渡过难关。“自ESDA开设后,需要援助的对象日益俱增,我这才体会到从事社会福利的工作,真诚是最基本的根,钱还是行头的万灵丹,特别是对贫困者的援助。还有,要帮助残障者重建信心,物理治疗器材不可缺,但这些都需要钱。”
办洗衣坊辟农耕地增经济来源
开办了16年的“太平小区服务中心”目前已上轨道,由于它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周志强除了依靠外界的捐助应付中心日常开销,也以开办洗衣坊和开辟农耕地作为中心的经费来源,并聘请残智障人士从事洗衣、种植瓜果蔬菜、饲养火鸡、制作手工如串珠首饰及环保书签工作,以达到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理念。
“残障和贫穷人士不应该受到轻视,所以,培训这些人自立更生,强化他们的经济能力,助他们重建信心挽回尊严,是我们刻不容缓要做的工作。”他说,中心在2011年获得热心人士捐赠洗衣机后,决定开设洗衣坊,他向酒店业者承包洗涤衣物的服务,这样就可长期聘请残障人士工作赚钱。“经过多年的努力与付出,ESDA终于获得社会群体的接受及援助,操作日见稳健。”
感恩能撑过每一天
也因为服务范围一直在扩大,经费也日益庞大,中心除了靠洗衣和手工的订单维持,也还是免不了要向外界募捐。不过,周志强乐观的说,天天没钱天天过,他感恩每撑过一次的惊险考验,就能让中心更加茁壮成长。
此外,周志强也在一批志工的协助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辅导、家访及救济。中心也帮助一些原住民及住在园坵内的印裔更换身份证、不定时找义诊医生免费看诊和供药,甚至为一些残障人士提供上下班及上下学的接载服务。
用真诚的心感动妻子双亲
“我可能什么都没有,没屋没车也没钱,但我有一颗很爱很爱你们的女儿的真心,如果你们把她交给我,我绝对可以保证尽我最大的努力给她一生的幸福。”尽管身体残缺,但无阻周志强勇于追求爱情的决心,并以最真诚的心感动了女方的双亲,同意把女儿林银珠嫁给他。目前,周志强与妻子育有3名年龄分别13、11及5岁的儿女。
林银珠小周志强一岁,自理科大学毕业后,她便弃高薪职不做,转投入义工行列,并于1996年在槟城伊甸残障服务中心邂逅志强。谈起这段婚姻,银珠说,起初志强经常借故接近她,确实令她感到害怕,因为志强是残障人士,自己又是理科大学社会科学系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想象自己的另一半是障友。
“我常躲开他,下班后在巴士站看到他就拔足而逃,因为那时候我真的很怕他。”她说,有一次志强病倒了,没来上班,那时候她突然很想念他,没想到这是他俩爱情萌芽的开始。两人之后坠入情网,并在相恋几年后结婚,庆幸的是,他们的婚姻获得了双方父母的认同。
林银珠披露,因着丈夫的行动不便,3个孩子从一出世到3岁,丈夫都不敢抱他们,避免弄伤孩子,所以为孩子喂奶及洗澡等工作由她一手包办。“孩子长大后,志强才比较敢替孩子洗澡和喂饭”。
“多年来,志强都很努力扮演丈夫和爸爸的角色,虽然他行动不便,但除了不方便开车,其余的他真的做得很好,让我和孩子都非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