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指路小纸条”背后的铁路情(组图)

2018年02月06日 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指路小纸条”背后的铁路情(组图)
    图为“老年雷锋团”中87岁的龚长水老人为旅客解答疑惑。 刘鹏 摄

  (新春见闻)“指路小纸条”背后的铁路情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指路小纸条”背后的铁路情

  记者 刘鹏

  6日的郑州火车站依旧喧嚣、繁忙。冷风中,不时有满载行囊的游子走向东广场的一间志愿者服务站。“请问高铁站怎么走?”“汽车东站坐哪一路公共汽车?”……这时,一位老人娴熟地递出了一张小纸条说,“请按照上面的路线乘车就能到达。”

图为郑州火车站广场上的志愿者服务站,“老年雷锋团”自2013年被邀请进驻开展义务服务。 刘鹏 摄
图为郑州火车站广场上的志愿者服务站,“老年雷锋团”自2013年被邀请进驻开展义务服务。 刘鹏 摄

  说话的这位老人名叫龚长水,今年已87岁高龄,他是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当中的一员,也是团队中最年长的成员。

  这个被外界称作“老年雷锋团”的志愿者服务队自1992年成立以来,目前已发展有53名成员。而他们,全部都是来自郑州火车站的退休老人。26年来,他们风雨无阻坚守在奉献了大半生的车站跟前,尽其所能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义务服务。

  两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名退休的老人在售票处门前为旅客提供帮助、服务。这是1992年老年义务服务队最初成立时的情景。2013年7月,郑州市有关部门在火车站广场建设了两个志愿者服务站亭后,老人们被邀请进驻开展服务。

图为“老年雷锋团”的老人们为问路旅客专门印制的“指路小纸条”,地点、乘车路线一目了然。 刘鹏 摄
图为“老年雷锋团”的老人们为问路旅客专门印制的“指路小纸条”,地点、乘车路线一目了然。 刘鹏 摄

  “以前在室外的售票处门前一般每天服务两个钟头,而现在在亭子里全年全天候值班,每天从早八点半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半共7个小时。”

  6日下午,老年雷锋团团长、年过六旬的姚淑英老人在受访时说,如今,老人们从最初的为旅客指路、咨询扩展到了现在的室内充电、提供开水、药品、零钱兑换甚至提供轮椅等方面的义务服务。

  记者当日走进这间仅几平米的服务站内,桌面上整齐摆放的一沓沓的“小纸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近距离发现,这些纸条上面分别印有郑州高铁站、汽车站、医院、景点等常去地点的地址、路标,以及怎么走,乘坐哪路公交等,清晰准确,一目了然。

  “总结这么多年的服务经验发现,火车站的旅客中问路者占绝大多数。”姚淑英告诉记者,因为前些年口头指路有好多旅客会记不清楚,为了避免走错路、走弯路,老年志愿者们便利用一些废弃的纸张或旧信封等,剪成小纸条后写上地址送给旅客。直至发展成现在统一印制的“指路小纸条”。

一名志愿者向问路旅客发放“指路小纸条”。 刘鹏 摄
一名志愿者向问路旅客发放“指路小纸条”。 刘鹏 摄

  姚淑英说,多年来,老人们在服务之余还会把火车站附近的所有公交车都坐上一遍,看看每条公交沿线经过哪些路段、路上有哪些学校、医院,以及哪些线路有所改变,附近又新增了哪些路线,回来后及时把信息汇集起来更新“小纸条”,以便更好地为旅客提供服务。

  采访中,提及87岁高龄的志愿者龚长水老人,服务站的老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他几乎每天都来,只要旅客有问题都是热心的去解答帮助,从不厌烦。有一次一个外地老太太到郑州看望家人,因找不到地方十分着急,龚老师就带着老太太到派出所帮忙打听,直到最后把老太太送上了公共汽车。”

  对此,龚长水老人说,二十多年来遇到过太多太多的求助旅客,只要能做的他都会尽力而为。老人还说,今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一定每天都会过来看看工作了一辈子的火车站,“如果还能发挥余热为旅客们继续服务,更是我这个老铁路人的荣幸!”

  记者在当日的采访中获悉,自2013年8月1号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正式进驻服务站以来的4年多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为189万人次义务提供了相关服务。其中最多的一天是在2014年10月1号国庆节,当天共服务了3500人次。

  “26年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奉献不求回报,他们在冬日的寒风中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身体力行传播社会正能量,这才是真正干一行爱一行的最好诠释。”当日受访时,不少过往旅客纷纷感言。

  也许正如姚淑英老人所说,26年来一拨又一拨的退休老人们坚守车站,以“只为车站做贡献,不给车站添麻烦”的信念认真做好每一天。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铁路情”。

  而如今,老人们还会在每月定期集中统一学习,关注时事政治、关心生活点滴,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新时代铁路方面的新知识,更好地为过往旅客们提供更加全面的义务服务。(完)

【编辑:刘羡】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