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南藏区千年“巴郎鼓舞”演绎现代传承

2018年02月21日 16: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春见闻)甘南藏区千年“巴郎鼓舞”演绎现代传承

  中新社甘肃甘南2月21日电 题:甘南藏区千年“巴郎鼓舞”演绎现代传承

  作者 南如卓玛 郑君武

  从中国农历正月初四傍晚开始,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各村里的男女老少齐聚在村文化广场,跳巴郎鼓舞(莎姆舞)庆祝新春佳节。每年鼓舞持续约半个月才结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正月十八正式封鼓,将巴郎鼓供奉起来。

  夜幕降临,村文化广场上越来越热闹,偶尔还夹杂着舞者随手试鼓的咚咚声。“每年巴郎鼓舞一跳,就觉得年味更浓了,听见鼓声倍感亲切。”达勿村“返乡族”王海平说。

  场子里摆放着桌椅板凳,年长的人坐在上面,负责掌管活动。年轻人倒茶斟酒,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孩子们叽叽喳喳满场子疯跑,外来转亲戚的人们怀着好奇心也早早赶到莎姆场凑热闹,感受当地浓浓的节日氛围。

  执事在洪亮的吆喝声中宣布莎姆开始,此时鞭炮齐鸣,“沙目场”中心燃起篝火,迎接邻村来跳巴郎鼓舞的队伍。只见舞者左手搭着肩站成一字,右手高举巴郎鼓,领头者是传承人,嘴里高和着曲调,舞步粗犷健美,具有铿锵劲健的节奏感,后面的人跟着应答。

  伴随着鼓声和歌声,一时间,进出村的道路摩肩接踵。舞者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各跳三圈,互致问候。之后边跳边唱《沙楼梅娄》,“沙目”正式开始。之后依次跳唱《春芽撒》《春柱》《尼给刀羊》等。歌词内容有庆贺丰收、互道节日愉快的祝辞,有歌颂家乡自然美景、好人好事的,还有的则是猜迷式的“盘歌”。

  燃烧的篝火和铿锵的舞步、热情的歌声,让现场的观众驻足惊叹,纷纷拍照留念。达勿村小组组长王虎生说,现在跳巴郎鼓舞的习俗也在与时俱进,在传统仪式中融入了一些现代文化元素,同时引导民众少放鞭炮,强调保护环境。

  巴郎鼓舞是被誉为“藏王故里”的甘肃卓尼藏区特有的一种年俗,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起源与古羌人的原始祭祀和吐蕃宗教法舞有密切关系。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郎鼓舞藏语称为“沙目”(莎姆春),跳巴郎鼓舞的场所叫“沙目场”,正月期间演出巴郎鼓舞的日子叫“曼拉节”,这一天各个村寨由男性老少组成“沙目队”(莎姆队),除在自己村里跳唱外,还要到邻村赶“曼拉节”,进行拜访、交流,共同祈祷。

  莎姆传承人杨向保介绍,当地的藏族先民在沿袭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又继承了吐蕃宗教法舞击乐的样式,创造了带长把的双面羊皮鼓,作为伴奏道具。最初跳巴郎鼓舞是为了祈福、增进亲友邻里感情。如今,村民还通过跳巴郎鼓舞宣传藏族传统文化、新时代新政策等。

  深夜,东道主将“莎姆队”请进本村早已准备好的农户家里,在主人家里由年长者领唱,青年者随唱,双方莎姆队对立而坐进行传唱交流与祝福,一直唱到雄鸡报晓。这时,每家每户将丰盛的节日食品及青稞酒端出来款待客人。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莎姆舞这一民间艺术奇葩,甘南卓尼官方对莎姆舞进行了挖掘和整理,自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朗鼓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藏族文化被还海内外民众关注,成为甘肃卓尼的文化名片。(完)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