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农村里的百年九曲灯会
(新春走基层)通讯:内蒙古新农村里的百年九曲灯会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19日电 题:内蒙古新农村里的百年九曲灯会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从正月十四点灯到正月十六,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水磨村九曲灯会现场每晚都会聚集众多民众,村子里锣鼓震天、龙狮齐舞,当地村民拿出了世代相传的绝活,舞龙、扭秧歌、跑旱船……把民俗演绎得淋漓尽致。
西水磨村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属于城中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水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较大满足。
九曲灯是民间社火的一种活动形式,简称九曲。西水磨九曲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福在告诉记者,与其它地区九曲灯不同的是,西水磨九曲灯会举办三年停三年,其寓意就是三年祈福三年享福,已经延续百年以上。
西水磨九曲灯是由九个万字组成的循环灯阵,蕴含九宫八卦。其中九宫中设有九州,寓意华夏九州。灯阵以“老杆”为中心,等距离呈方形布阵,全阵365根灯杆,寓意一年365天。
游西水磨九曲灯阵也颇为讲究,从入口进入后,沿着通道游东西南北四宫,寓意为四时如意,顺次游遍“九州华夏”后,沿通道至出口,,整个九曲灯阵走下来全程为1250米。游至老杆时,要拥抱老杆或摸摸老杆,有着岁岁平安、增福增寿之说。在游九曲的过程中,民间还有“偷灯”“送灯”的习俗。
“在游九曲时,游灯者为求五福,会将灯藏于衣角下端,从九曲灯阵出宫后端回家中许愿,途中灯不能灭掉,来年或下届灯会时再将灯送回。”王福在说。
王福在告诉记者,早年九曲灯阵的扎制材料主要是麻杆,而灯碗也用萝卜或土豆制成,灯碗内盛上植物油,用棉花搓成灯芯,再在灯碗上套上五色纸灯罩。后来麻杆逐渐变为树杆、竹竿、红柳乃至现在的钢筋棍,不仅环保还能重复使用,灯也变成了酥油灯,但用红、黄、蓝、绿、紫这五色彩纸做的灯罩却一直沿用至今。2013年,西水磨九曲灯获批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日晚夜幕降临时,九曲灯阵内油灯同时点亮,盛大的转灯活动开始了。锣鼓齐奏,舞龙队打头进入,随后是文艺队伍,最后进入的才是转灯的民众。
呼和浩特市民王志强说:“转灯是一项男女老少都愿意参加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在举行灯会的这三天晚上总是人山人海,每天都要持续到午夜。”
“这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传递的是一种美好愿望。我们不仅要传承先辈留下的文化,也要不断地学习,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水磨九曲灯,将它更好的进行传承和保护。”王福在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