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载:老播音员见证历史转身
中新社厦门1月1日电 题:《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载:老播音员见证历史转身 两岸融合渐成趋势
作者 杨伏山 黄咏绸
新年第一天清晨,厦门民众聚集在与金门一水之隔的厦门胡里山炮台景区,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洒落厦金海域,放飞和平鸽,为两岸融合发展祈福。
“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2019放飞梦想,迎接新希望”活动,1日在胡里山炮台景区举行。这个闻名遐迩的景区,见证了过去两岸的对峙岁月。
厦门胡里山炮台景区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翁鹭青从事旅游工作30余年,自称是“炮台人”。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1958年“八·二三”金门炮战爆发之后,这里成了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站;时年19岁的陈斐斐调入福建前线广播站,成为第一位播报闽南语、普通话的双语播音员,就是在这里首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40年前的今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翁鹭青说,这一重大消息,也是陈斐斐元旦那天在军部通过广播对台播报的。
回忆起这段历史,当年播报这一重大消息的历史见证人、现已年逾八旬的老播音员陈斐斐老人向本社记者感慨道:“两岸之前对峙,枪对枪、炮对炮、广播站对广播站;1979年以后,都发生改变了。”
“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后,我们在播音时,称呼前要加一个‘亲爱的’。”陈斐斐老人脸上露出了微笑,“亲爱的台湾同胞们,亲爱的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亲爱的金门同胞们。”
从那以后,厦门环岛路的对台广播喇叭堡前,还挂上了“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标语。陈斐斐说,后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前来大陆探亲访友,直至实现两岸“三通”。
当年与她“隔海喊话”的金门广播员许冰莹,终于有机会前来厦门与她见面。陈斐斐也如愿回访了金门、台北等地。
“许冰莹也讲闽南话、普通话,我们两个语言相同,脾气相近,她喊我‘大姐’。”陈斐斐家中的照片里,还留有两人当年一起接受采访、一起吃饭的合影。
如今,陈斐斐老人依然持续关注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她说,很高兴看到“31条惠及台胞措施”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上学、就业、创业。
翁鹭青告诉记者,1979年,炮战划上句号。他大学毕业到旅行社工作后不久正好赶上1989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回大陆探亲,当时两岸还没有“三通”,台胞回大陆一般要经由第三地中转。起初他们甚至不敢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所供职的旅行社,接的很多日本旅游团其实就是台胞团经由日本辗转过来的,还有很大部分则是经香港来的。
因为厦门和台湾地缘相近、语言相通的缘故,当时大陆组织接待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大都以厦门的旅行社为主。“旺季的时候我们接团轮轴转,经常一两个月不着家。”他说。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5年后,胡里山炮台由部队移交给厦门市旅游局管理。如今,它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著名旅游景点。随着两岸往来日益便捷,前来炮台追寻历史印记的台湾游客越来越多,这里每年接待的游客160多万人次中就有相当多是来自台湾的。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曾担任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知名台商陈信仲,是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年之后回到大陆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告台湾同胞书》里面的表述,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两岸都是一家人。
翁鹭青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年过去了,两岸关系发生了巨变,不光是人员往来,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广度和深度也是以前所没有想到的,两岸融合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