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给天津留下了什么?
视频:第十三届全运会闭幕式举行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天津9月8日电 (记者 张道正)象征“希望、热情、活力、梦想”的全运圣火8日晚缓缓熄灭。过去12天,八千体育健儿汇聚渤海湾畔,用热血和汗水赛场拼搏诠释体育精神。透过全运这扇窗,“多彩天津”再起航。
全运会落幕了,她给主办城市天津留下了什么?
一座城市,绽放美丽
2011年8月16日,天津成功取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主办权,此后6年,天津为迎接全运会进行了“全动员”和“全参与”。
“我们把改善民计民生作为办好全运会的重要任务。”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迎全运,天津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推进街景立面美化提升、净化亮化改造、交通秩序整治等重点工作,整修道路110多条,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742万平方米。
同时,全面提升天津市奥体中心、海河和重点道路沿线夜景灯光。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关停淘汰落后企业。
六年筹备,天津为举办全运会的软硬件都有了惊人的改变。湛蓝的天空、整洁的道路、异国风情的建筑、错落有致的绿植,井然有序的交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海河两岸绚丽的夜景灯光交相辉映,绚丽多彩。有朋自远方来,都处都有市民和志愿者温暖的笑容。
十多天的全运赛事,无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本城市民,都觉得“天津变化很大”。
一场盛会,全民参与
“参加全运会开闭幕式文体展演的7000多名演员中,专业演员不到60人,绝大多数都是热爱体育的健身民众和青年学生,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只有7岁。”曹小红称,天津几乎全民参与承办全运。
全运会举办期间,来自天津市43所高校的1万多名志愿者,分布在各个场馆、公交站点,或维持秩序,或提供咨询,克服天气炎热、工作任务繁重等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志愿服务任务,展现了天津青年最靓丽的风采;电力、供排水、燃气、气象、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干部职工,夜以继日、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第一线,保障了全运会顺利举行。
除了付出,还有获得。天津市600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火炬传递,数万名普通民众参与了圣火采集、健身展示、热场演出等重点活动,全运会成为他们展示幸福生活、展现健康成果的大舞台。在19个大项、126个小项民众比赛中,全国有数百万民众参加了选拔比赛,其中仅天津市参与基础选拔的人数便达数十万之多。
天津市还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深入实施“全运惠民工程”,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建成社区健身园1万多个、笼式足球场等多功能运动场地100个、健身公园124个、登山步道30条70公里,方便民众就近健身。
据天津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介绍,目前,该市建有各类体育场地2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5平方米,现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5000余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万余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2%,国民体质合格达到93%。
一个理念,刻进记忆
天津是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先驱城市,曾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座赛马场,第一节体育课,第一场校际体育运动会,近百年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综合性体育场等都出自天津。
第十三届全运会激活了历史的回声,也激活了天津人对于体育执着的记忆。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连发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而今,天津全运会以改革之态横空于世,从“巅峰对决”到“全民健身”,从“精英竞技”到“草根擂台”,天津全运会一切创新,都以人民为中心;一切改变,都传递着“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
透过全运会这扇窗,天津展示了城市文明,汲取到发展动力,收获了广泛好评,“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理念深植于心,刻进记忆。
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接受采访时表示,全运会给天津带来的是一种理念的冲击,一种健康观念的更新,一种深化体育改革的激励。(完)
专题:2017天津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