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从曝光到否认、道歉到召回:锦湖轮胎的前世今生(4)

2011年04月06日 17:1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我特别要强调一点,这次的在报道当中中华工商时报的“追责犹有空间”的文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势媒体的介入只能够起到一种点穴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锦湖轮胎是4月2日的时候宣布召回2008年到2011年天津工厂生产的一共是7个批次的轮胎,众多消费者使用的锦湖轮胎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果不在这7个批次,而且如果说不是天津工厂生产的,看来就不在召回之列了,刚才的时候我们的律师张星 艳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消息,说她昨天看到的消息是锦湖轮胎宣布召回所有的问题轮胎,锦湖轮胎公司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变自己的召回为,你们认为暴露了它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张立栋:我想纠正一点,他并不是召回所有的问题轮胎,我刚才听到的它是可以免费检测,免费检测和它的这个召回还是不太一样的。

  主持人:如果检测出有问题它会不会召回呢?

  张立栋:这样的具体的细节我还不太了解,但是我觉得从之前这样一个公告来说的话,它召回的产品还仅仅是具体的召回来说还仅仅是被媒体曝光的那家厂家也就是天津厂,它的改正或者说他召回也就是说你说哪不对我就改哪,一拨一转,并不是一个整体上进行全面的反思。有一定的诚意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的。

  谢卫列:它是强调,由它来做做检测,但这里面就明显的存在一种失当或者应该由客观的第三方做你轮胎的检测,而不是你锦湖轮胎根据我在南京或者长春工厂的轮胎再做那种所谓的检测。这里面我觉得本身就是不太公平,应该委托第三方来做轮胎检测才是真正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否则的话就会存在着什么呢?你说这轮胎有毛病,我就召回这个轮胎,其他的问题我一概规避。从这个角度来讲,感觉到锦湖轮胎在这方面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实际上他继续漠视老百姓的生命权,而且把这个行业的潜规则继续的加以利用。 

  所谓利用中国的政策法规和产业结构的缺失继续来给我们躲猫猫,我觉得锦湖躲猫猫的游戏不应该继续下去,它应该无条件地为中国消费者,为中国这1000万辆车的消费者进行生命的尊重,能够真正的完全免费为中国的轮胎的锦湖用户作出检测,而不是说你觉得有问题你可以来我这儿做检测,否则的话我也不负责任,潜台词其实就是这句话,我觉得在这种欺诈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狡诈的辩术。

  主持人:这次锦湖轮胎的召回成为了国内第一例轮胎召回事件,可以说是开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召回产品的一个先河。这个第一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请教一下立栋。

  张立栋:第一,这次的召回是在有关部门的干预下实现了召回,尽管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他的意义还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去年工信部其实是有明确说法,要建立轮胎的召回制度,只不过锦湖成为第一个实践者,它是填补了一个空白,也说明中国的汽车消费权益它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消费者的权益,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扩展的。

  第三,另外对于其他产品的召回方面有推动作用,如果我们认为轮胎以往不能召回,那事实上通过了一定的博弈之后是能够召回的,而且厂家能够做到,其他产品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我觉得对于其他产品也是有积极意义。

  主持人:锦湖轮胎事件对于整个轮胎行业甚至汽车零部件行业、甚至到汽车整车行业来说是不是有一个警示的作用?

  谢卫列:目前锦湖这个事件反思的不仅应该是中国的汽车行业的配套企业,包括我们今天没有说到的韩泰或者其他的品牌都影响进行行业的自律,这是行业的一方面。 

  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规来讲,我们期待的呼吁就是国家整车的三包政策应该把轮胎给纳入其中。

  特别希望人大的有关立法和执法部门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的上游和下游配套产品,组织有关的职能部门,对行业的配套进行全方位审核或者进行检查,促进中国的立法进步和执法的进步。

  其实锦湖轮胎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同时它也给中国的消费者或者消费者群提供一个明确的案例,就是由此汽车轮胎的召回在全民的民生生活的其他领域360行里面,我们都应该有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多的媒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是锦湖轮胎对于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启示作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