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昨天上午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谈及近期广受关注的校车安全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校车问题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解决这一问题既不能靠政府“包办”,也不能脱离国情照搬别国做法,而应以政府主导,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各部委负责人还回答了委员们关于教育经费、农村中小学布局、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问题的询问。
校车安全
校车制度不能照搬别国做法
校车安全是最近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索丽生表示,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车辆交通安全事故,令人痛心。“请问有关部门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索丽生委员问道。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对此表示,校车问题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抓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条例草案已于本月11日向社会征求意见;二是研究建立包括完善校车标准等在内的校车管理制度。
朱之鑫表示,建立校车制度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方方面面,例如学校的规划布局、城乡公共交通发展水平、道路条件、校车和驾驶员准入条件、校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资金筹措等,涉及的部门和行业也非常多。所以统筹协调非常必要,要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
索丽生委员表示,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对校车进行了严格界定,但有人担心由于经费投入、校车达标等因素,这一规定反而会导致一段时期内普通家庭的学生,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等地的学生无车可坐,难以就学。
朱之鑫对此表示,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疏堵结合,既要严厉打击黑校车,规范校车的运营管理,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尽快拿出几条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出行安全的过渡性办法。正在征求意见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就设置了一个为期3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里,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能满足要求的,可以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
朱之鑫表示,解决校车问题应以政府主导,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校车制度,但不能靠政府“包办”所有事项,同时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脱离国情照搬别国做法。目前国务院多个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下一步将抓紧起草建立校车制度的意见,并做好与《校车安全条例》的衔接。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则表示,教育系统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协调家长选择、设计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有校车的学校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农村并校
全国小学数量十年减少一半
因与校车安全问题相关联,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也是近期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姚建年委员表示,因农村学校数量大幅减少,许多学生上学路途远,不安全因素增加。部分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一些地区出现了辍学率反弹的现象。且低龄学生住校,过早离开家庭和农村生活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不利影响。他表示,并校不能搞一刀切,就近入学可明显降低安全隐患。
袁贵仁对此表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起因可概括为“一少”“一多”“一高”:即农村学生数量减少,学龄人口减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对高质量教育需求提高。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全国小学数量因上述原因减少一半,从55万所减至26万所。初中减少六分之一,从6.4万所减至5.5万所。
袁贵仁表示,布局调整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提升了教师配备水平,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总体上是应当肯定的。但一些学校的撤并中,也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的问题。
“学校撤并后,要么住宿,要么不住宿。对住宿的学生来说,学校撤并后一些学生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住宿,学校不仅要解决教和学的问题,还要解决吃、住、玩、卫生、安全的问题,以及家庭经济负担。”袁贵仁还表示,而不住宿的学生上学,要么步行或骑自行车,占到了64%,要么乘坐交通工具,包括校车、公交车、租用车、私家车等,这也带来交通风险。
在谈到解决布局调整后存在的问题时,袁贵仁称,“要慎重对待学校的撤并”,不具备条件的不予撤并,对需要保留的教学点要坚持办下去,而且要办好。同时,要明确学校撤并的工作程序,要建立学校布局调整的听证和公示制度,充分听取学生家长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意见,对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程序予以撤并的学校,也要先建后撤,解决好不住宿学生的交通问题,解决好住宿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