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排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紧跟美国总统奥巴马位居第四,压过排名第五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周小川入选理由是“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对世界经济的稳定非常重要”。
曾有金融界人士戏言,掌握着2.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周小川在国外更“呼风唤雨”,他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国际市场的变动。
周小川的一言一行也在国内市场激起层层涟漪。一直强调逆周期调控的他,在2010年中,他执掌的央行率先拉起了紧缩的序幕。在2010年初信贷“失速”之时,周小川果断地上调了准备金率,并持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虽然,在2010年中一度因为欧债危机而放缓了紧缩的脚步,但央行在2010年3季度趋势明朗后又重启收缩,全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无不显示出其恢复“稳健”的决心。
周小川还是个坚定的改革者,从国有银行改革开始,外汇体制改革以及最近经常提起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都是他力主开辟的“战场”。最近,央行又多次吹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预想,在2011年,改革将是周小川的主基调。
货币政策加速回归稳健
2010年的中国经济,稳固回升,势头平稳。但随着美国的两次定量宽松,以及国内信贷的超高增长,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越来越大,通货膨胀也不期而至。2010年11月,高达5 .1%的C PI涨幅超出了大多数机构的预料。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黄金价格也节节攀升,接近和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高点,这些都可能成为推高新一轮通胀的动力。
作为央行行长,稳定价格是周小川的天然使命,他自然成为了中国抗通胀的旗手。央行两次加息、六次调整准备金率,让市场充分感受到了其防通胀的决心。但回顾2010年年中之时,欧债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周小川“收”与“不收”选择两难。
2010年的货币政策调整一波三折。进入2010年1月,商业银行突击放出大量信贷,新年第一周新增贷款高达6000亿元。为了遏制这种贷款冲刺,央行随即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调整超出市场预期,外界认为这显示了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决心。但是,这种颇具前瞻的货币收缩阻力颇大,由于2009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涉及到大量国有项目和商业贷款,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道路困难重重。
在2010年底接受央视采访时,周小川亦直言,“我觉得多数央行的政策工具,都存在两难。因为这个经济体首先就有不同的利益主体,你想使手里少数几项货币政策的工具,满足所有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是很困难的。拿汇率来理解,汇率升高的时候,出口者可能抱怨,进口者说这个可能有好处,他的东西可以卖便宜点,市场打大一点。”
“除了利益群体以外,还有整个对整体经济,比如说可能对增长好,对物价不一定太好,这种大板块上需要权衡。再有就是时间跨度上,有些政策短期看好,但是对中长期不见得有利。而另外有一些中长期有利,短期可能还要忍受一点代价,所以这些都表明了这种权衡或两难的关系。因此,所谓宏观的决策,就是站在更全局的立场,更总量的立场,把近期和中长期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作出权衡。”周小川说。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