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叶檀:内忧外患将使美联储收手

2011年01月12日 08:2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内忧外患

  将使美联储收手

  □叶檀

  美国与邻为壑的量化宽松政策收到了效果,但美国不可能再打开QE3的闸门。

  首先,美联储释放的货币流动性已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不能奢望有更好的效果。

  后金融时代已经开启,欧美经济情况缓慢复苏。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美国消费数据上升,美国实体经济开始好转: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12月制造业指数上升,新订单指数从11月份的56.6攀升至60.9,连续第17个月扩张。美国商务部宣布,10月的营建支出增0.7%,11月份的营建支出月率增长0.4%,超出市场预期,此前经济学家平均预期为月率增长0.2%。

  1月5日公布的12月份美国非制造业指数由11月的55.0上升至57.1,市场预期55.6;10月为54.3。该数据远高于50,显示非制造业活动正在急剧扩张,2010年12月非制造业指数(PMI)创2006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

  美国2010年全年企业裁员1997年以来最低,12月非农就业人口11.3万,预期18万,失业率从9.7%下降到9.4%,远低于预期的9.7%。这对市场是个天大的喜讯。

  一年一度的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是观察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年度走势的重要平台。据展览主办方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销售额达到873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3%。该协会行业分析总监史蒂夫·凯尼格说,2011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964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约10%。

  其次,美国债务泡沫触碰到天花板,如果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反噬美国正在好转的经济。

  欧美国家2010年、2011年处于债券泡沫之中。2010年,美国财政部发行了2.307万亿美元的票据、债券和通胀保值债券,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国债填补逾1万亿美元的预算赤字。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0财政年度美国政府净债务规模达到13.5万亿美元,高于2009财年的11.5万亿美元和2008财年的10.2万亿美元。如果继续发债,穆迪等机构警告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下调美国“AAA”主权信用评级。

  市政债与企业债同样如此。2009年、2010年,美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连续两年超过了1万亿美元,目前美国市政债超过3兆亿美元。美国知名分析师惠特尼指出,由于市政债泡沫崩溃,美国将有上百个城市破产。

  银根的流动性使大部分债券的收益率处在历史最低水平,这是债券发行者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总会过去,临界点到来。美国投资者对于通胀的担忧正在上升。美国发行的通胀保值债券TIPS,目前五年期TIPS的收益率为负数,可见通胀担忧气氛浓重,市场投资者坚信通胀将在未来五年内重现,因而更愿意接受短期投资行为。

  从2010年年末开始,美国国债收益率开始大幅上升,说明市场出现加息压力。美联储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过多的流动性进行虚拟经济,反而增加了通胀压力,美国政府得不偿失。

  1月6日,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美国债务可能会在3月31日以前触及债务能力上限,最有可能是在3月31日-5月16日期间。除非国会采取行动上调债务上限,否则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如果真的陷入债务违约的境地,则美国经济所将面临的后果“可能比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第三,债券泡沫扩张,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新兴市场狙击热钱,对于美国的金融扩张战略是个严重打击。

  本轮通胀威胁最早始于澳大利亚、拉美、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印度CPI已经达到9%,不得不大幅加息。2010年11月3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把2010年全年的GDP增速预测调高到了10%,并认为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在高于3%的目标水平。欧美市场水浸银根加剧了新兴市场的泡沫危机。

  新兴市场抗击热钱,巴西等国央行限制外汇市场上日益活跃的投机活动,新兴市场抗击热钱意味着,美国过多的货币将受到全球围剿。

  美联储会坚持购买第二轮国债,QE2在6月底结束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到来。否则,全球资产泡沫上升,美元成为众矢之的,美国债券总有一天无人买单,到那时,美国想转嫁风险也无处可转。

  美元处于清醒的疯狂之中:在副作用较小时量化宽松全球买单,当副作用大到威胁美国金融与科技竞争力时,必定收手。不会有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了。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