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广州蔬菜价贱又滞销 菜农无奈叶菜田边倒

2011年03月02日 08:4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州番禺南浦岛,因卖不出去而被菜农倒掉的叶菜在田头路边堆积如山。
菜农丢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过去的一年,菜价有如过山车,高高低低,令人心忧:菜价走高时,市民感慨城市生活压力大;菜价降低时,又影响农民增收。市民的心情在随菜价起伏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种植这些蔬菜的菜农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城郊地区的田间地头,了解到“看天吃饭”的菜农在面对季节更替、天气变化、成本上升时是怎样的力不从心。卖不出去的叶菜只能丢弃在地头,而缺乏科学性的技术指导又让他们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菜品同质化的不良竞争。

  新招应对:

  无奈揽近郊业主来摘菜

  春节过后,住在番禺南浦岛上的广州碧桂园、丽江花园、海龙湾花园和南浦海滨花园的业主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买菜方式——到附近菜地里摘菜。

  番禺南浦岛上这几十亩菜地,几乎都被包括黄海军在内的将近30户江西老乡承包了,每家每户都在菜地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窝棚作为栖身之所。

  昨日10时,家住广州碧桂园的王杰女士正在地里摘菜,她告诉记者,一般两三元就可以摘回一袋新鲜蔬菜,又便宜又新鲜。“这样的业主有不少呢!不仅是南浦岛上的广州碧桂园、海龙湾、丽江花园,就连洛溪新城海棠居和裕景花园等住别墅的业主也被吸引过来了。”菜农黄海军告诉记者。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白云、增城和花都的近郊菜田里。

  “菜地里一下雨就一地烂泥,邀请穿着皮鞋的业主前来摘菜实在无奈。”黄海军很感慨,“如果蔬菜能够顺利卖出去,业主想来摘菜都没货。”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广州天气不错,本地水叶菜大量上市,价格贱到卖不出去,十几个小时的劳动往往白费,不少菜农情愿让长相不好的蔬菜烂在菜地,也不愿意采摘了。

  “我们每天工作15个小时算是正常的了,如果遇到雨水天气,每天能有6个小时睡觉都很不错。”黄海军向记者描述他们每日的辛劳。

  菜品同质:

  拉出去300斤拉回160斤

  日前,记者在东乡村这片菜地里采访时,汪三英跟爱人刚刚从批发市场回来,这天拉出去的300斤水叶菜中,有160斤又拉回家里了。记者看见,果然菜筐里还有三大筐蔬菜躺在那里,分别是生菜、小白菜、甜麦菜等几个品种。“除了自己吃一点点,大部分都得倒掉。”

  “现在菜多价低,这几天每天拉几百斤菜出门,能有50元收入就不错了。”汪三英告诉记者。离其不远处的另一个老乡,正把菜田里长得老大的生菜连根铲掉,倒在路边。

  “为什么不把蔬菜多拉到几个市场卖,多一些销路?”汪三英一脸苦笑,“离南浦岛最近的批发市场在大石,但是那里仅仅是一个临时市场,每次进场的时候,每筐蔬菜得交1元的进场费,而每天7点半,不管你卖没卖完,市场管理人员都要赶人走。”已在南浦岛种了10多年菜的黄海军就醒目得多,他把蔬菜拉到海珠区泰沙路的批发市场卖。不过由于禁摩,为了不让交警发现,7点半的时候也必须撤离。

  记者发现,菜农无处卖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万亩果园旁边的市场升级改造后,万亩果园旁的196户种植户大多远走佛山三水租地。

  那些卖不出去的蔬菜,面临的结局只有倒掉。在东乡村菜地,很多田埂上、沟渠旁,都有菜农倒下去的蔬菜,仔细看看就知道,这些蔬菜并非黄叶菜或者菜头菜脚,大部分是卖不出去倒掉的。

  记者查看了东乡村近30户菜农种植的蔬菜,品种同质化相当严重。“不是我们不想差异化种植,是我们除了种植这些传统的蔬菜外,其他品种不会种了。” 黄海军说,“我们也想搞个大棚种植其他品种,但是没人指点,怕办砸了,所以不敢动。希望有关部门能下到田里,给菜农提供指引。”

  看天吃饭:

  天灾难翻身自保能力差

  前期投入较大、合同又未到期,这些成为东乡村菜农留下来的主要原因。黄海军说,以前东乡村周边一共有200多户老乡租地,如今只剩不到30户。很多老乡已转移到安徽、湖南租地种菜。黄海军说,在这里种菜十多年,明显感觉到生活成本10年内翻了一番。2000年的失火,番禺的地租才1200~1300元/亩,现在是2200~2500元/亩;肥料也从2000年的80~100元/百斤上涨至如今的160元/百斤。

  “在安徽,地租便宜不说,种地还有补贴。”曾喜根说,听一些去安徽租地的老乡说,那里扶持菜农,当地政府还有补贴发放到具体的种植户手中,而在这里,国家给菜地的补贴是直接发到土地的出租方,而不是土地的承租方。

  种菜没钱赚,加上菜农又无力无法购买各种保险,让他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差。黄海军说,遇到台风、冻害、大雨成灾的时候,就是菜价高企的时候,但是此时也是菜农低产的时候,所以他们这些散户实在很难赚钱。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旦这些灾害发生在他们身上,要想翻身就很难。

  菜价如坐过山车

  干了一年赔两千

  去年7月,看见菜价高飞,曾喜根把小孩放在江西老家,两公婆揣着两万元,以每亩租金超过2200元的价格租了东乡村4亩地,租期5年。搭建小屋,整理菜地、施肥种植,没日没夜地干。然而过年之后扳指一算,当初的2万元如今只剩下1.8万元——干了半年,剔除两口子吃喝后,连本都没收回。“菜价高时尚且如此,菜价低的时候就更没有盼头了。” 曾喜根甚至有点后悔来卖菜了。

  讨论区

  透视菜农生活  

  利润集中流通环节

  菜农收获甚微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持续了多年,蔬菜季节性生产的问题则呈现“供过于求”的假象。由于大部分卖菜的利润集中在流通、储备、批发、物流领域,城市菜价虽然不断上涨,菜农却获益甚微。

  “对比中西方农民的生产方式会发现,除了政府必要的农业补贴以外。关键是让农民参与到流通环节中,让农民从生产型农民向经营型农民转变,比如建立批发市场、冷库、仓库等,让农民的收入来源将从狭隘的生产领域扩大到整个产业链,逐步获得市场‘定价权’”。

  “让蔬菜平均上市,使价格在丰收期和稀缺期能够平稳过渡。” 胡靖说:“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鼓励扶持农业行业协会发挥其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提高农民在价格博弈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政府也可以通过与行业协会、合作社的对话获得‘菜篮子’方面的真实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可预见的未来,本地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外来工,自己从事收益更高的行业已成趋势。保护菜农利益也是保护市民利益。怎样留下这些外来工,服务于市民的“菜篮子”?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专家说法

  文/记者严利、刘幸 图/记者顾展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