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两会代表:“垄断利润”不能变成全民无期存款

2011年03月03日 08: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提高个税起征点问题。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个税改革提速,体现了国家对收入公平等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也要看到,国民收入分配依然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其中,收入差距、垄断利润、国民共富等话题,成为三大焦点。代表委员表示,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分配结构,把百姓的蛋糕做大切好。

  收入差距:分好财富大蛋糕

  在日前由新华网推出的2011两会调查中,分好财富大蛋糕,提高居民收入,成为网民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均GDP实现跨越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地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措施,中低收入阶层利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不过,当前城乡、区域、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个税改革调整,说明国家更加关注收入分配差距,更加关注民生。”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认为,目前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个税征收上出现的贫富倒挂更值得关注。提高起征点,推进个税改革,是对低收入人群利益的关照,是扭转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目前我国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并非完全是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一些方面是由行政和行业垄断带来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在开局之年,推进个税改革,体现出中央“十二五”时期更加关注民生,在国富的同时追求民富、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清晰思路。

  “垄断利润”:更多惠及全民

  “一些情况显示出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现实。”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一些企业凭借垄断地位取得了大量利润,这些利润应该最大限度让人民去共享。

  此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有企业的资产是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一笔储蓄,一旦以后国家需要钱,完全可以动用。

  “如果没有好的监督制度,谁保证这些企业‘只储不动’?”黄海建议,要对国企中的垄断企业财务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对工资以外的职务消费、福利等要严加监管。

  蔡昉认为,垄断企业创造了大量财富,为国家社会发展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责任,这一点值得全社会肯定。但其红利上缴比例是否过低。

  蔡昉代表建议,可否考虑将其垄断利润以税收上缴或以分红的形式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用在包括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社会公共产品领域。“不让分红变成无期存款,而是惠及全民。”

  让人欣慰的是,财政部已发布通知,将从2011年起,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央企上缴红利比例最高由此前的10%提高到15%。

  国民共富: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去年我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财政收入也首次超过8万亿元,国家日益向着强盛富裕的方向前进。

  “不过居民的收入增长与国家财富的增长不同步。”迟福林委员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正从上世纪末的70%降至目前的50%多;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从1995年的51%下滑到目前的30%多。

  “在社会财富这块‘蛋糕’的切分上,企业收入增长更明显,政府收入是恢复性增长,而居民收入比重的提高空间还很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

  “国民共富是国家发展的目标,要把百姓的蛋糕做大切好。”迟福林委员建议,政府要将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增长两大方面作为主要的约束性指标,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速不低于GDP增速。

  “要尽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进程,通过改革,改变当前‘GDP一大步,财政收入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的不同步状况。”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我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3项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不到40%,与一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0-6000美元的同阶段国家相比,低10个百分点。

  可喜的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多策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成为共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等方面内容,已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写进“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国富的同时实现民富,不是梦想。记者 王宇 雷敏 崔静 余晓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