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系列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优惠政策的陆续实施,在国有大型企业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民营企业正逐步成为“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然而,尚处在“走出去”初步阶段的民营企业,在投资海外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对此,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建议,可从信贷及外汇储备等方面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引导其练好“内功”,打开海外投资“出口”。
民间资本频频发力海外
全国工商联最新公布的2010至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投资海外成为民间资本的重要去向。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4812.66亿元,较2005年增长223%,年均增长26.4%。“十二五”伊始,我国频频推出的开放政策,也为民间资本发力海外释放了明确的支持信号。
2011年初,温州市政府下发当地的“一号文件”——《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使温州成为我国第一个放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城市。方案规定,允许18周岁以上拥有温州户籍并取得因私护照者使用外汇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单次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有专家解释,之所以在温州试点,因为温州地区民间资金充裕,此次放行对外投资可谓“顺水推舟、顺应民意”。
“过去近似资本‘走私’的境外投资方式都只是无奈之举,合法的资本流动能享受法律保护,也更符合温州人的办事习惯,身边好几个温州老板都在跃跃欲试。”温州日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金哲新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表示,“个人和企业境外直接投资试行有助于民间资本‘走出去’,有助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转型,有助于激发民间资本向海外上、下游发展。”
近年来,从楼市、股市到大蒜、棉花,但凡有流通领域的炒作,温州人、温州资本几乎无一例外遭到诟病。周德文说,热钱四处“流窜”的背后是相当数量的温州民间资本并未找到适合的流向,而此次试点正好变堵为疏,为民间资本打开了一条合法出路。来自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温州的民间流动资本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底,“走出去”的温州市境外企业和机构近600家。
就在温州试点公布之后的几天里,央行的“一号文件”同样对资本市场“松绑”,允许企业用人民币直接在境外投资。《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规定,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并将所得利润以人民币形式汇回国内,使得投资企业可以锁定汇率风险,此举无疑将扩大企业对外投资意愿。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表示,当前的确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机遇期:一方面,我国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和遍布全球的中资银行作为支持;另一方面,我国正加紧推进结构调整,国内产能过剩、内需不足、资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环境压力增大以及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制约因素,都在要求对外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张小济说,以近年来中国资本“走出去”获取资源的实践来说,对于我国大型国企的收购行动,西方国家通常会联系到中国的政治意图,谨慎对待。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少。“我觉得国家在‘走出去’战略的制定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借助民间的力量,通过民间商会的方式,通过民营企业对海外并购的方式,快步‘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副省长郝远表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