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年春节之后的“常规节目”,一年一度的“民工荒”又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下。与往常不同的是,2011年的“民工荒”范围从原先的沿海地区扩大到了中、西部各省区,甚至连劳工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有媒体发放调查问卷称,八成左右企业存在用人短缺情况。然而,很多沿海省市官员并不认同民工荒大范围存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欧真志公开表示,广东省“民工荒”没有媒体报道得那么严重,目前广东的状况总体稳定,“2月底,回到广东的农民工达839万,超过返乡过节人数的90%”。
如欧真志所言,“民工荒”确实有了缓和势头。比如,日前从江苏省南京市传来消息,“南京市老员工返岗率达95%以上,多数企业用工荒得以明显缓解”。同时,来自江苏省就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显示,截至3月5日,该省13家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求人倍率已从2月初的1.33下降到0.98,“用工市场供求关系在1个月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求职人数已超过了岗位需求数”。
前世今生
一荒慌了十多年
什么是“民工荒”?按字面解释,就是民工短缺现象。该现象不光中国有,欧洲不少国家也存在。但与欧洲不同,中国频频出现“民工荒”不单是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经济现象乃至政治现象。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民工荒”这个词就见诸报端。当时对该现象的解读是,“民工荒”的出现代表的是“技工荒”,即不少企业缺乏有优秀技术能力的蓝领工人。最先传出“民工荒”现象的城市是福建晋江市,这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城市。
2004年,“民工荒”一下成了广为关注的现象。一方面,家政业、纺织业、制鞋业等行业缺不需要丝毫技术的产业工人;一方面,“民工荒”范围从珠三角蔓延至长三角,且出现了中国最发达的两个经济区“抢人”的现象。
200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版的一则报道从侧面反映了“民工荒”和珠三角、长三角“抢人”现象。该报道称,“广东、浙江等地的一些公司来江西定南县进行招工洽谈,好多正在上学的中学生也围在洽谈会桌前跃跃欲试,经不住‘高薪’和种种优惠条件诱惑,准备弃学加入打工行列……”
到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让不少企业“水深火热”,直至圣诞订单来临(通常是每年8月或9月),“民工荒”才在全国不少地区大规模出现。但当时,“民工荒”其实是企业发展及用人“超跌反弹”。
今年春节前后,常规节目“民工荒”又出现了。只不过,其从原先的“小打小闹”蔓延到了全国多数省区,乃至原先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如湖北省都出现了所谓用工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