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经济半小时。今天我们来关注艺术品投资。大家都说艺术品投资热,那到底有多热呢? 我们参考一下《投资与理财》杂志公开的一份统计: 2009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不过100亿元,而2010年上半年总成交额已经突破了400亿元,火爆程度真是无可争辩。一方面是艺术品市场的有利可图,另一方面是艺术品的真假鉴别困难,于是,假货、赝品伺机而动,让不少投资人遭遇了李鬼。
史国良是一位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当代人物画家。现在,这位画家除了潜心做画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假。他隔三差五就会到琉璃厂的字画市场走一趟,看看市面上有多少假冒自己作品的赝品。
字画经意者:好几万呢,不懂,就瞎买瞎卖。
记者:不对是吧?
字画经意者:不对,是假的
史国良在四五家店里都发现了署着自己名字的画作,但店主们都并不讳言自己出售的是仿品,
记者:你这是他收的呀?
字画经意者:对。
记者:现在这画都涨价了,就是几百块钱。
店主们都显得很轻松,史国良对此也很无奈。近年来,随着他的画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市场上的仿制品也越来越多。这两年,他因为经常来找假画,早就在这里混了个脸熟,但对打假几乎没产生任何效果。
史国良 当代画家
史国良:你跟他说也没用,你跟他说,他就说史先生来了,对不起,对不起,好一点的他给你撤掉,你一走他又给你挂上了。知道我也没招,工商局也不管,法律也没有办法拿住他们,就这样了。你看,他们很轻松,一脸轻松,真的觉得是很悲哀的事儿。
在路上,史国良正好碰到两位收藏者,他们最近买入了署名史国良的画作,专程赶过来想请史国良本人鉴定真伪。
史国良:这都是假的,他比我写得好,我都写不了这样的字。
另外一名收藏者购入的也是假画。
收藏者:他说这是您以前画的,早期的
史国良:看着这个挺旧的,一看还挺像的。他有时候就故意做旧,这确实是旧的,这都是老的,纸用的是老纸。就是我所有的图章都被仿了,你看国良那个签名,就像我当年那个签名。
史国良说,市场上的这些假画几乎处在一个监管的真空地带,每天他都会从不同的销售渠道发现打着自己名号的赝品。
史国良:如果现在这个画廊里告诉人家是假的,那么人家受害人受的损失还小一点。如果不告诉他们,他们送到拍卖行去拍的时候,拍的价钱很大的时候,那就等于完全是一种欺骗,明目张胆的一种欺骗。
为了防止假画被拍卖,史国良每天都要到网上去浏览拍卖预报,看看没有假冒自己的作品。
史国良:你看,这就是假的,这都是假的,我给打一个电话吧。
拍卖公司负责人:您好。
史国良:忠信方正是吧?
拍卖公司负责人:对。
史国良:我是画家史国良。
拍卖公司负责人:您好
史国良:你们这次要上拍的作品有我好几张假画,我希望你们能撤下来?
拍卖公司负责人:好的,我们全都撤了,好吧?
史国良:那就拜托你们。
拍卖公司负责人:好好。
虽然这家公司在电话里同意要撤画,但史国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种口头答应之后照样对假画进行拍卖的情况他已经遇到过很多次了。
史国良:当时都是说得很好,都撤撤撤,没问题,都不撤。
很快,他又发现了另外一家拍卖公司挂出的拍卖作品有假。于是他又拨通了那家公司的电话。
电话声:您好,我现在不在,如果您要发传真请开始发,如果您要留言,请听到嘟声以后开始留言,谢谢。
史国良说,根据他自己的统计,在网上挂出的拍卖预报作品中,署着他的名字的作品就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是赝品。不管是留言还是发传真,各种可能的沟通方式他都尝试过,但他发现这并不能阻止一些拍卖行继续知假拍假。
史国良:发传真没用,你看这些传真回执,证明他们都收到了。都是2007年左右,那个时候发的。
记者:就是一年?
史国良:对。这一部分,我这是找了一部分,
记者:有给您回复的吗?
史国良:有回复,但是回复完还照样拍。
记者:怎么回复呢?
史国良:回复我们撤撤撤,有的是我们真不能撤,我们这儿有专家鉴定是真的。后来就不想发了,太多了,你也发不过来,
他甚至尝试过直接上门找到拍卖公司,当面指出他们的拍品中有假画,但是却发现根本找不到那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