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记者从整个现场流通过程了解到,从蔬菜成本构成来看,从地头到餐桌,农民种菜这块成本占比是比较低的,之后是流通环节,先由一些菜贩收购,再到批发市场,再由批发市场到零售商。从加价绝对数值来看,最后一个环节加价是比较高的。
中间环节被拉长 价格被层层叠加
据了解,蔬菜供给有“地菜”、“客菜”之分,所谓地菜,即在本地种植、本地销售的蔬菜,而客菜,即外地种植、本地销售的蔬菜。在目前,佛山的叶菜类主要是自供,比率达90%以上。而瓜类,如节瓜、胜瓜、丝瓜、苦瓜等,主要来自海南,番茄、西兰花来自昆明,土豆、大白菜、椰菜、蚕豆等来自山东。
比如说大白菜,从山东运到佛山,运输费一斤3毛钱,而对包装要求较高的西兰花,由于要用泡沫包装,运输费达一斤1元,运输过程中还有损耗也要加价,在各级批发商中流动还有损耗和运费,也都要加在零售价格中。而最后的零售环节也面临着各项成本的增加,如摊位费、人工成本等等。此外,另据了解,蔬菜销售还有一定的垄断性,一些小区内的超市,即使批发价格下降也不会即时改变零售价格,跌得多的时候才调整。
蔬菜摊位费 最近十年间涨了几倍
而从体验过程看出,“最后一公里”成本,即从批发到零售市场的加价,幅度往往超过50%,甚至翻倍。导致“最后一公里”成本奇高的原因有卖菜摊位租金成本高等因素。以佛山来说,蔬菜摊位费在最近10年间涨了几倍。“几年前的租金是800元,现在都涨至2000元了,每个档口2米,还要缴纳每月70元的水电费和垃圾清理费。”三水区园林市场的档主说。
有菜农表示,蔬菜价格受季节变化影响大,但无论是涨还是降,最受益的绝不是种菜的和吃菜的,肥的是中间环节。 策划:翁晓鹏
文/记者廖银洁、庞晓茗、冯强
图/记者龙成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