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鼓励利用外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积极影响将逐步显现。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落实《若干意见》的政策措施,对稳定和增强投资者信心起到积极作用。2011年,中国将继续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丰富外商投资方式,拓宽外资渠道,扩大开放领域,推动投资便利化,改善投资环境。随着《若干意见》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其积极影响还将逐步显现。
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中西部地区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消费市场日益扩大,产业配套逐渐完善,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在东部地区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综合成本优势,同时,大量低端劳动力从东部向中西部回流,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提升了中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这些将有力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推动向西开放,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落实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举措和各项区域发展规划。
直面引资新挑战
世界经济仍面临一些风险,跨国投资的全面复苏存在不确定性。2011年全球经济虽然处在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进程中,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粮食、石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围绕汇率问题的国际博弈十分激烈,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各主要经济体的合作较金融危机期间有所弱化。西亚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希腊等国主权债务问题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日本大地震及核辐射等后生灾害重创日本经济,导致全球供应链局部受损;庞大的灾后重建工程可能提高其主权债务风险,同时吸引日本海外资产回流,给全球资本流动带来一定变数。新兴经济体输入性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较大,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在以上一系列风险和问题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这些问题将给新一轮国际投资高潮的出现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面临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转型叠加的各种挑战。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存在的经济风险对中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2011年中国将继续面临贸易纷争不断、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输入性通胀和热钱流入等问题。从国内情况看,应对金融危机的大举投资效应逐渐消退,消费能力培育尚需时日,流动性风险不可小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待激活;同时,经济结构转型正在艰难进行,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不可预期现象增多。中国国内经营成本上升。预计2011年中国国内成本小幅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一是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防止流动性过剩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将提高资金成本。二是人民币将保持渐进升值趋势,带来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对出口导向型企业尤其是利润率较低的加工贸易企业影响较大。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2010年以来,很多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一度出现了“加薪潮”,在外商投资企业较为集中的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是长期趋势。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低附加值的外商投资企业,有可能到成本相对较低、享受区域性优惠政策的中西部地区投资,或者向具有成本优势和优惠政策的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
中国面临的国际引资竞争可能加剧。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国际投资政策的总体趋势是进一步走向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投资促进。根据其发布的最近两期《全球投资政策监测报告》,很多国家在投资便利化和投资促进方面采取了新的措施,包括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提供某些行业性优惠政策。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各国有赖于吸引外资提振经济和解决就业。中国一方面仍是劳动要素密集的制造业大国,低附加值加工制造类行业在中短期内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之一,而一些周边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与中国有着相似的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领域成为中国引资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振兴制造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中国在这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吸引外资也面临较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