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澳大利亚的人或许会对当地人生活的悠闲、散漫感到惊讶。在沙滩、酒吧、公园,随处可见休闲的人们。及时行乐、透支未来已成为社会常态,大众对未来普遍缺乏计划和储蓄意识。
这与澳大利亚社会的高福利息息相关。在高福利制度下,澳大利亚普通公民即便不工作,也能领到衣食无忧的社会救济,享受全民医保。然而,金融危机之后,高福利制度“养懒人”的弱点日益显现。如何在保障基本人权和社会公平的同时,确保社会经济效率,已成为福利国家面临的当务之急。(《半月谈》2011年第9期)
完善的社会福利
在澳大利亚,每个纳税人都可以享受到国家提供的各种福利。据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唐米(化名)介绍,他的孩子刚出生,政府就补助了4000澳元,孩子入托也得到了大量补助,政府会根据家庭收入情况对不同家庭进行补助。
在医疗方面,唐米说:“我们夫妻和孩子共用一张医疗卡,在澳大利亚任何地点,只要把医疗卡让就医处扫描一下,我们的资料就会显示在电脑里,医生会免费为我们看病,我们只需在诊断书上签名即可。”
他说,平时免费看病的次数没有限制,甚至抽血化验、照X光片、动手术都是免费的。惟一需要花钱的就是买药。除了正常的医疗以外,每人每年还可以享受5次免费医疗按摩。
澳大利亚的“用工荒”
但是,和法国、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澳大利亚高福利制度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是不少年轻力壮者游手好闲。
西澳银行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全境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澳大利亚官方统计显示,在澳大利亚2200多万人口中,多达23万人失业超过两年,25万户家庭中的成人至少一年没有工作。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澳大利亚年轻人失业率是社会整体失业率的两倍,失业大军呈年轻化趋势。
统计数据体现在现实中更为生动。记者在悉尼市街道上不时能看到身强力壮者晒着太阳乞讨。与一个名叫阿列克萨的乞丐攀谈时,记者获悉,他每周能从救济部门领到约200澳元(1澳元约合1.07美元)救济款,一日三餐基本不用愁,只是还要交水电费,应付看书读报等开销,所以出来乞讨。他还说,不愿工作是因为身体太胖,时常会感到疲劳。
高福利不仅让一些人丧失了自食其力的动力,也影响着人们就业的态度和取向。在社会医疗保险及工会组织的保护伞下,澳大利亚工人与老板打交道时腰板直,底气足,但也闹出一些笑话。
澳大利亚帝都集团执行董事田飞给记者讲过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他说,不久前,一个熟人因工作失误遭到老板呵斥。随后,此人去看医生,称因遭老板骂晚上老做噩梦,医生随即诊断她精神抑郁,需在家静养一周。一周后,她回公司上班时,发现老板满脸堆笑、客气有加,从此甚至不敢在她面前大声说话。
在高福利体制和强力工会的保护下,澳大利亚不少行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缺乏竞争、人浮于事的弊端,人们在享受轻松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种种恶劣服务造成的不便。比如,在澳大利亚,装个电话需要等十几天,改造一下住房需要等数月,申请个签证需要等数月乃至一年,这些都不是什么稀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