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起,中药材涨价进入2009年来第四轮高峰。与此前三次相比,这次涨幅更猛。
关于中草药产业,我们担忧的并不仅仅是价格,质量才是重中之重。
近期,中药材市场掀起2009年以来的第四轮涨价潮。
2010年,全国市场537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平均涨幅为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
今年3月开始,中药材涨价进入2009年以来第四轮高峰,与前三次相比,这次涨幅更猛。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方网站日前发布的《2011年4月市场价格同去年同期比较监测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所监测的包括中药材常用的大宗品种在内的537个药材品种中,升价品种有399个,占总量约74%;降价品种100个,占总量约19%;平价品种38个,占总量约7%。
纵观中草药的发展历程和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难看出,如果中草药的药性无法保证,那么任何价格波动也都是次要的。
种药不赚钱谋他业
接受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都认为,2008年以前,中药材价格一直处于被低估的水平。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洵对记者说:“多年来,对于药农来说,种植中药所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风险要远远高于他们的收益。”
虽然中药材在我国仍被归为农副产品一类,但是与一般粮食、蔬菜不同的是,中药材种植花费的人工成本更高,耗费的劳动强度更大。
周洵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金银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中药材,它的花和藤蔓都可以入药,因此,只能用人工而无法进行机械化采摘。相对于小麦等农产品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来说,种植中草药耗时耗力。
同时,国家对于粮食和蔬菜都实施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保障农民基本收入。但是,目前并没有惠农政策保障药材种植户的基本收入。由于许多品种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农民面临的种植风险很大,很多药农都被迫放弃了药材种植。
“药农辛辛苦苦盼到药材采摘、晒干,等到卖出去以后才发现,又白忙活了一年。”周洵说,药农种植积极性降低,纷纷另谋他业。2008年以前,中药材种植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因此近两年市场上表现出部分品种供应减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