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养到规模养猪的阵痛
“散户没实力发展成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的企业又缺专业人才。”
郑娜说,如今在东施古镇,已经很难找到养猪的散户了,整个蓟县范围内,散户也在撤离市场。即便今年行情火热,也没有听说有太多人重新开始养猪。
她认为,从散户模式过渡到规模经营,是中国养猪业的必经之路。成熟的规模化经营,会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猪患病的危险。而机械化作业,也会带来用人成本的下降。在饲料方面,大客户收购会让饲料供应商乐意给出更优惠的价格。
而现在,中国的猪肉市场正处在过渡的阵痛期,阵痛期内,猪肉供应不稳定,就会造成价格波动。
散户还没有完全撤出,而规模经营还远没有成系统。据了解,一些游资因为看中了国家政策的倾斜而进入养猪业,投入很大,也建起了现代化的工厂。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猪崽成活率很低。“散户养猪依靠的是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而规模化养猪,大型工厂,不会再让农民去养猪,而需要专业人才。”郑娜说,现在中国还不能提供规模化养猪所需的专业人才。
“虽然国内有农业大学,也有畜牧专业。但毕业的学生,多数是想进入农业局这样的主管部门做公务员,很少有愿意来一线的。”
在这个阵痛期,散户没有实力发展成规模经营,而规模经营的企业又不都很专业。“所以,我个人认为,转型的过程也许会比较长,猪肉的价格还会波动一段时间。”
郑娜说,猪肉不是蔬菜,蔬菜的周期相对较短,而猪肉的周期会长得多。“一头母猪,从发情、交配、产崽,小猪发育,长大,出栏。即便有人从现在开始大规模地投入,从购入母猪,到养出出栏肥猪,也要一年零两个月,那都是明年秋天的事情了。”
当年有些无奈地离开养猪业,郑娜多少留下了遗憾。她其实也在观望,等待着一个时机。“如果有可能发展起自己的大规模养殖场,我还是会回来的。希望到那时候,猪肉市场会稳定很多,企业能规模化经营,老百姓能吃上放心、便宜的猪肉。”
本报记者 孙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