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市发布紧急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查禁“粒可瘦田田雪清减润肠胶囊”等8种假冒伪劣保健食品。
此举是上海食药监部门在近两个月内第三次发布查禁有关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通知,目前遭到全面封杀的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已达37个批次,一时间引起社会争议。
上海保健食品事件为何频频被曝光?保健食品市场是否缺乏监管?
高压态势下总体可控
作为国内居民消费购买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上海保健品市场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2010年上海保健食品市场零售额已超过200亿元。强大消费水平的背后,是本地保健食品生产、销售行业的繁荣。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66家,生产381种各类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更是达到6万多户。“高需求、高产量、多经营,给监管带来了挑战。”不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唐民皓强调,这一日渐庞大的消费市场,总体安全水平仍处于“高压态势下的总体可控”状态。
上海目前拥有相关专业执法人员有1000多人,去年至今,本市共有1.76万户次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接受了各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检查。除了常规检查,监管部门还会对各类保健食品进行抽检,每年投入1300多万元,被抽检保健食品数量达1800多件,投入的资金和抽检的数量都是全国之最。对于不合格产品,食药监管部门表示,将追根溯源,依法严处,今年1月至5月,已有30起保健食品违法案件立案查办,其中两起涉嫌刑事犯罪已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在高密度的监管下,本市保健食品维持了相对较高的合格率。去年抽检的1843件保健食品总体合格率达到了90.78%,保健品生产企业、超市、药房等产销的保健食品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8.6%和96.2%。一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几乎每个季度都会不定期地接受各级食药监管部门的抽检。
各类市场“暗流涌动”
再严密的监管,也会有“漏网之鱼”。据市食药监局食品安全监察处副处长戚柳彬介绍,保健食品专卖柜是目前不合格保健食品的“重灾区”,这些保健食品专柜大多不设在超市、药房等正规销售场所内,而是分散在超市周边,搭上一个帐篷就开卖,往往以“超市里面太挤”、“正规柜台做场外促销”等幌子诱骗消费者,同时流动性又很强,等消费者买回家使用发现问题时,对方已“人去柜空”。
相比场外的假冒柜台,一些正规保健食品交易场所内也“暗流涌动”,厂商逃避监管的手段层出不穷。记者跟随食药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前往凯旋门保健食品批发市场抽检时发现,许多货架上摆放的仅是保健食品的空包装盒,看起来琳琅满目,实则一件有“内容”的样品也抽不到。面对执法人员的疑问,商家言之凿凿:这在业内很常见,盒子只是个样品,和卖手机的柜台展示手机模型而非真手机是一个道理,东西放在外面容易坏,真正实在的货物都放在特殊的仓库保存,客户真的要买马上就能提出来。还有些商家索性“横竖横”:我愿意摆空盒,你管得着吗?记者获悉,这些商家所谓的“仓库”有些就是私人住宅,监管部门要抽查样品但不能“擅闯民宅”,往往很为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