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幕后操纵食用油涨价?
食用油市场好像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限价、涨价、否认、推脱……还夹杂着公众的普遍质疑。如今,政府限价令刚过,食用油市场立马乱了套,各种涨价说甚嚣尘上,核心的理由都是为涨价铺路,但不小心却露出了马脚。
市场乱象整晕消费者
在这场涨与非涨的市场混乱中,鲁花集团无疑成为了众矢之的。各方消息均称鲁花是近期第一个公开宣布涨价的企业,也是打响食用油限价令解除后涨价第一枪的始作俑者。
有卖场负责人向记者反映,其接到鲁花集团的商品调价通知,要求鲁花压榨一级花生油5公斤装产品的市场价从119.2元上涨到127.2元,涨幅约6.7%;5升装产品上涨至115.3元,涨幅5.6%;而4升装则上调至99.4元,涨幅达7.6%。紧接着,各地媒体均曝出卖场和超市接到鲁花提价通知的消息,涨幅普遍高于5%,引发了各地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要求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集团四家国内食用油巨头企业在今年3月底前必须保证油价平稳。4月,备受原料成本压力的食用油企业又接到发改委的建议,希望6月底前再次暂缓提价。如今,限价令刚过,鲁花旋即提价,难怪会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是,鲁花提价仅过去一天,又有消息称,各大超市再次收到鲁花集团的调价通知,只不过此次是调低价格。消息人士透露,“7月10日只涨了一天,当天就再次接到鲁花集团的通知,说不能涨价,7月11日花生油价格又降了回来”。而14日,又有商家表示,再次得到鲁花方面确认“涨价照常执行”。到底要不要涨?明涨还是暗涨?这种涨降不定,让消费者的神经一再受到挑逗,引发的反感可想而知。
同时,鲁花方面的表态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其集团业务部相关负责人称:“集团没有对外说过涨价,终端涨价不一定代表厂家的真实意图,有可能是超市自己的行为。”这与鲁花某相关负责人此前“调价5%也无法抵消花生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的承认提价表态完全相悖。
此外,鲁花近日还采用过捆绑销售方式,即每箱(5升4桶)附带4瓶500毫升装葵花籽油的赠品,而批发价格由涨价之前的400元上涨为444元。但是据商家介绍,不带赠品每箱售价为424元,较之前上涨24元,涨幅为6%。鲁花改口否认涨价后,解释为 “捆绑销售”引起的价格调整,但是之后对于“捆绑销售”也开始保持沉默,还将涨价行为推到超市等终端身上。
“成本压力与日俱增”说
鲁花率先涨价招来骂声一片,但是其也为涨价找出了最好的理由:成本压力。鲁花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花生油主要原料的花生价格从2010年的每吨8400元涨至目前的10000元以上,加上人工费用、电费、物流费用都有上涨,鲁花集团盈利压力较大,即便调价5%,也不一定能抵消花生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据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去年花生主产区降雨量偏大,导致花生产量下降,价格上涨,目前市场上花生米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14.3元,同比涨幅高达71.26%,导致花生油企业亏损比较严重;大豆原料的成本也已经超过4000元/吨,加工企业每加工1吨大豆,平均要亏损100-400元。所以,他认为,鲁花提价是成本上涨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而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也是众多食用油企业现状的真实写照。
曾表示“不在微博上谈工作”的鲁花集团品牌总监初志恒在鲁花成为众矢之的后,终于也耐不住寂寞,在其个人微博中向公众出了一道算术题:“收购一斤花生6块钱,一斤花生的出油率是40%(不算人工成本,不算管理成本),问:一斤花生油应该是多少钱?”难掩其对公众质疑鲁花涨价的不满。
由此推算,一斤花生油应该是15元,而按一升油约为1.6斤计算,市场最受欢迎的5升装产品仅原料成本就约为120元,而目前在超市中销售的鲁花压榨一级花生油(5升)定价为105.9元。看来,初志恒是想用数字证明其产品成本倒挂的情况,该集团另一位工作人员还对外表示,这种倒挂情况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让鲁花不堪重负。
益海嘉里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其实食用油企业的发展压力都很大,其集团产品自去年11月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一吨基础油亏损额度高达1000元,但是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不会轻易调价,近期也没有提价计划,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减少成本。但是他还坦承,实际上其他途径根本不能缓解成本压力。可见,其对产品涨价的渴望程度并不亚于鲁花。
此外,初志恒还在微博中发布一连串反问句称:“房地产有限价令吗?石油有限价令吗?钢铁有限价令吗?电有限价令吗?猪肉有限价令吗?为什么只有一个行业有限价令?”其实他所指的“只有一个行业有限价令”是之前国家对食用油领域的限价政策。而其这些反问中对食用油限价令的不满情绪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