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稀土产业链
尽管整合工作还在进行,但是,包钢稀土已经开始筹划更加长远的未来。
包钢稀土真正发挥出大集团的规模效益,实现1+1>2的效果,必须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稀土技术。
据包钢稀土提供给本刊记者的资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包钢稀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5.7%,累计完成148.8亿元,其中,2010年就实现净利润7.5亿元,年均增长125%,总市值由2005年的18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577亿元。
但是,如此庞大的销售收入大部分来自于稀土原材料产品和稀土材料及其延伸产品,真正的稀土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所占比例较低。
因此,张日辉表示,在稀土整合的大背景下,包钢稀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原料优势,不断地向下游扩展,延伸产业链。
根据包钢稀土“十二五”战略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稀土原材料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降低到50%以下,稀土材料及其延伸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5%以上,稀土高新技术应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上升到15%以上。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包钢稀土就通过控股或参股形式连续和日本、美国等数家稀土高科技公司合作,引进吸取国外技术,不断向下游产品延伸。
2000年,公司与美国ECD/OBC公司合作,建设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公司项目,正式向贮氢材料、动力电池等深加工产品进军。
2002年,公司与其他投资者分别组建了包头昭和稀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发展磁性材料产业。
2003年,公司通过控股包头市京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始发展荧光级氧化铕材料产业。
对于“用资源换技术”的结果,张日辉认为,包钢稀土达到了目的,他说,通过和国外先进公司的合作,包钢稀土获取了他们的一些先进技术,促进了自身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扩展。
他举例说,对于镨钕产品,早期,作为氧化物就卖出去了,后来,再往下延伸,将其做成金属镨钕再卖,现在包钢稀土下属有两个子公司已经有能力把金属钕加工成钕铁硼,“钕铁硼产品还可以继续往下扩展,这就是产业链的延伸”。
他进一步补充说,包钢需要为自己的原料产品逐级地寻找用途,拓展市场,“从开拓市场和拓展产业链的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找人合作。”
不过,张日辉坦诚地表示,尽管这些年,包括包钢稀土在内的国内稀土企业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甚至在此基础上还有所创新,但是,无法从根本上形成突破。这也是国内在稀土高端应用上相对美、日等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
无独有偶,包头稀土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马莹教授也对本刊记者说,近些年来,中国在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抛光材料这四大材料方面进步很快,很多材料都在出口;但是,在最后应用器件方面,也就是将功能材料做成应用器件这一段,与日本、美国等还有距离,“我们基本做到了材料这一块,应用器件涉及得还比较少。”她说。
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稀土资源迅速吸收转化升级提高,非常重要。”张日辉说,“在应用方面,稀土的关键领域设备,要提高档次,不能老停留在原料上,要发展自己的项目。因此,整合规范,有序发展的下一步就是要在高端应用上实现突破。”
马莹建议,在延伸稀土产业链时,应该搭建下游企业与科研人员的沟通平台,彼此之间加强交流,强化创新意识。
“总之,要提高中国稀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序健康发展的格局,这是国家的希望,也是企业的希望。”张日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