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动越主动
加快转型升级,赶在几波市场动荡之前“武装自己”,每着都要快人一步
2011年,距离广东正式推动“双转移”战略,推进珠三角转型升级已经三年多了。整个珠三角经济体正在通过市场机制加快配置资源,而很多企业也在这个过程,才以切身的体会真正认识到,“加快转型升级”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可以这样说,如果企业没有实行转型升级,这些年我们能否坚持走到现在都是个问题。这些年来,2006年的民工荒、2007—2008年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纺织行业的调整,以及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每一次都是一个坎。”位于汕尾的敏兴毛纺有限公司原本是香港敏兴集团在深圳投资的一家毛纺厂,新世纪以来将投资总部搬出珠三角落地汕尾海丰,2006年意识到劳动力成本压力后,投入10亿元升级自动化设备,“凭借技术优势,实现转型升级”。
在许多人眼里,敏兴毛纺赶在了几波市场动荡之前“武装自己”,每着棋都快人一步。敏兴毛纺的厂长却认为,这既有企业自身的主动发展需求,但也确实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客观推动和引导,这些年来推动的一些政策客观上也“推进了敏兴的转型升级”并取得明显成效,从2006年至今,敏兴用工从1万人压减成2000人,而产值却从3个亿跃升为10个亿。
“越早动越主动。”在公开场合,敏兴曾当场表态,接下来还要响应产业政策精神,继续推进自身转型升级。
广东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对多家企业调研后发现,大多数外贸企业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尤其是在国家、省、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帮扶下,转型升级起步早、行动快的企业应对困境的能力较强,回旋空间较大。
刘小锋也算是个动手早的企业家。四年前,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千江油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锋作了一个如今看起来非常高明的选择:
在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内购置了一大片发展用地,建设自己的工厂,并于去年10月份正式投产,取名为“肇庆千江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时终止了花都厂房租赁合同,结束了在广州长达14年的油漆生产。
没想到,这一搬,竟躲过一劫。从花都搬到大旺后,运输费用、用电等综合成本下降,抵消了相当部分原材料涨价的压力
“我们是提前行动。”孙文蕾——— 肇庆千江的一位主管经理,对自己企业的高瞻远瞩非常得意。
早在几年前,广州市出台政策,要求所有像“千江”这样的油漆企业,在2015年之前搬入化工园区。
被“逼”无奈,刘小锋必须做个权衡,为自己的工厂和事业选择一块新的安生立命之所。
就在这时,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园为配合广东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铺开第一拨红红火火的招商工作,准备要承接从珠三角“笼子”里“腾”出来的“鸟”。
肇庆大旺于是成了“千江”的福地。那是在2008年初。
此后不久,众所周知的金融海啸席卷而来;再往后,环珠三角逐渐成为投资热土,用地指标趋紧;再往后,“千江”在2009年并购了业内另外一家实力相当不错的广州市星冠涂料。
“我们的并购是强强联合。”孙文蕾一再强调,星冠涂料的加入带来了其高科技产品——— 纳米涂料。
与记者最初猜测不同,“星冠”愿意委身“千江”不是因为生产经营上出了问题,恰恰是看上了千江在肇庆赢得的全新的发展环境。
事实上,从少数转出到形成一个产业转移潮流,作为转型升级重要载体的“双转移”政策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响应。广东省经信委最近提供给南方日报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以来,也就是广东正式推进“双转移”战略以来,从珠三角地区转出企业5900多家,其中半数以上转到粤东西北地区。
广东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发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已经拉动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经济走上快车道:上半年粤东西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大大高于珠三角。
死与生,有时也许就决定于关键时刻的一个转身、一种选择。
□南方日报记者 谢思佳 邓圣耀发自惠州、肇庆、东莞、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