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居民收入增长远高于书价 认为价格贵是观念问题

2011年09月14日 14:3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魏玉山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白冰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前些年,动辄几百上千元的“高定价、低折扣”大书着实让读者唏嘘了很久。自去年底以来,网络商城又掀起图书价格战。“暑假囤书4.9折封顶”,“满99元返19元”……读者心中对书价的疑惑越来越浓,纷纷表示:“书价虚高,书业是暴利行业。”

  近一年来,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飙升,鸡蛋每斤5.8元,猪肋排更是每斤逼近30元……在节节攀升的CPI指数面前,书价到底高不高?

  我国对图书定价的总体要求是“保本微利”,实行低价政策。居民收入的增长是远远高于书价增长的

  记者:现在各种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但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上涨。即便如此,“书价贵”的呼声仍然不绝于耳。这是为什么?

  魏玉山:书价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需要慎重把握的问题。书价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图书的购买能力和文化消费水平,同时也影响着作者的收入水平和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书价太高必然制约读者的购买,书价过低也会损害作者及出版社的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图书定价的总体要求是“保本微利”,因此图书定价实行的是低价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对于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图书价格改革也逐渐深入。1993年以前图书价格虽然进行了两次调整,但是图书的定价机制仍然是非市场化的。1993年,物价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了图书的定价机制,除中小学课本和大中专教材实行国家定价,与课本配套的教辅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由出版社定价但要在有关政府部门备案外,其他图书由出版社根据市场自由定价。虽然是由出版社根据成本、市场等因素自由定价,但是由于书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出版社在定价问题上相当谨慎,依然采取“保本微利”原则。也正是因为如此,图书价格的涨幅是比较低的。

  白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米、面、肉、菜等生活消费品价格提升很快,人民年收入也有大幅度提升,而图书价格却是增幅最小的。以大家熟悉的《辞海》缩印本为例,1989年版定价85元,1999年版定价230元,2010年版定价300元,21年间,价格只增长了3.5倍。再以《新华字典》为例,1998年版定价11元,2010年版定价则为16元,12年间定价只上浮了45.45%。较之其他商品价格与人均收入的增长,书价涨幅可以说远远滞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秦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