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企业却“吃不饱”
2005年实施的《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为“地沟油”收运处置指了条“明路”:经市容环卫部门批准,25家有资质的环卫作业公司负责收运“地沟油”,交给11家通过招标的企业进行粗加工,再由2家废弃油脂处置企业收购并转成生物柴油。然而记者走访两家处置企业,却发现他们存在产能不足的情况。
8月下旬的一个工作日,星火开发区内的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片冷清,一整天只开进一辆槽罐车,卸下不到10吨 “地沟油”。副总经理徐振业表示,目前公司日均只能收到10几吨“地沟油”,与40吨的最大日处理能力相距甚远,“去年也只收了3800吨,产能不足三成”。记者注意到,7个储量70吨到120吨不等的储油罐大都空着,一台日处理能力30吨的油水固分离机也被搁置。为节省生产成本,该公司还精简了人力,炼油机要等原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开。
除了原料短缺,公司还遇到“高进低出”的问题。据悉,上游企业以每吨4500至5000元的价格向中器出售废油脂,转成生物柴油的成本每吨约2000元,相加后成本就已近7000元/吨,而每吨生物柴油的市场售价约为7000至8000元,处置企业大部分时间只是“保本”或“微利”。从去年4月开始,上海处置企业的“地沟油”收购价还要按国际原油、棕榈油、甲酯三者国际价格之和的三分之一来计,一旦遇到国际油价走低,生产线开得越久反而亏得越厉害。此外,中器生产的生物柴油属于低端柴油,与相同量的矿物油相比燃烧值不足,大多用来烧锅炉,却“拖”不动汽车,买的人少,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另一家处置企业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有相似的遭遇。据两家企业负责人称,去年两家处置企业日均收购的 “地沟油”在30吨左右,而据他们推测,上海日产“地沟油”的总量接近100吨。对于这少掉的“地沟油”,绿铭董事长叶正尧表示,可能流向了外省市,相比上海,外地粗加工废弃油脂的收购价每吨高出近千元。此外,周边一些城市尚未出台规定,禁止用未经高温消毒的餐厨垃圾饲喂家禽家畜,也吸引了一些上海“泔脚”外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