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质量安全事件一次次冲击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苏丹红、红心鸭蛋、甲醛啤酒、皮革奶……今年以来,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性改观。
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怎样强化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质量主管部门如何提升履职能力,强化监管力度?如何充分发挥消费者的能动作用,提升全民质量意识?
□ 上半年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保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 客观地看,近年来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一直在稳步提升
9月是全国“质量月”,各地陆续启动的相关活动让质量安全再次成为焦点。
3月中旬,锦湖轮胎超量使用返炼胶的消息被曝光;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溜梯故障,造成一名13岁男童死亡、3人重伤、27人轻伤;7月中旬,达芬奇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有些产品甚至还被判定为不合格……
“今年上半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涉及质检工作的质量安全事件就有50多起。”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表示,“上半年质量安全事件之多、频次之高,超过了以往,给保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严峻的质量安全形势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有关机构统计,消费者有关质量问题的投诉举报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质量投诉达到15.8万件,占全部投诉的51.6%;全国质检系统12365投诉举报系统共受理产品质量申诉3.85万件。
客观地看,近年来特别是《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一直在稳步提升,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在我国刚建立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的1985年,监督抽查合格率仅为66.5%。到了国家质检总局成立的2001年,监督抽查合格率提升到75.8%。今年上半年,质检系统对4488家企业生产的48种4815批次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平均合格率达90.6%,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在对欧美出口总额均增长16.9%的同时,出口商品质量也明显提高,被欧盟通报的不合格案例同比下降45%。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