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1%,与此前一个月相比,涨幅缩小0.1个百分点。
虽然市场普遍认为CPI拐点已过,然而处于高位运行的数据,使得实际负利率仍然在延续。随着食品价格的稳中有降,经济增速趋稳从而导致整体需求下降,四季度通胀水平可能将显著回落。
成本趋升 物价难降
从过往的数据来看,8月份中国CPI就已经迎来拐点,当月6.2%的同比涨幅较此前一个月6.5%的涨幅缩减0.3个百分点,终结了此前CPI涨幅连续扩大的势头。
然而,在经过拐点之后,CPI的下降幅度却有所收窄。9月份CPI同比涨幅较前一个月仅缩减了0.1个百分点。
从分类数据看,食品价格的涨幅仍然高居榜首。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是食品中涨幅最大的,同比上涨28.4%。而备受关注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研究员鄂永健认为,目前通胀压力减轻主要来自翘尾因素回落,但新涨价因素仍处于高位,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
实际上,新涨价因素更多地体现在物价的环比数据中。9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0.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10个百分点,而食品价格环比更是上涨了1.1%。
在中航证券首席研究员戴磊看来,中国人口红利拐点出现、资产和要素价格的扭曲后重估是一个长期的成本推动过程,中国长期通胀的中枢将会被抬高。
而刘易斯拐点论则成为关于通胀走势的一种流行观点。该观点认为,中国已经步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趋升,受到成本上升的影响,通胀将趋势性上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