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汇丰PMI初值回升 经济“失速”担忧缓解(2)

2011年10月25日 07: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认为,不能拿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候的情况类比,现在的情况与2008年有四点不同。首先,当前的经济状况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问题,而是2008年危机的持续;其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近两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今年预计贡献为负值,所以世界经济的回落虽然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冲击,但是这种冲击要远远地低于2008年;再次,今年中国的G D P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在合理区间,如果全年为9.4%,仅比去年低一个百分点;最后,中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同时面对复杂的经济局势也具有较为充足的思想准备。

  “我们认为,鉴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于外部需求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欧洲衰退对于中国的影响尚处于可控范围内。”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据刘利刚分析,欧洲衰退影响中国的传导机制有三个。首先是直接投资(FD I)。随着欧洲商业和流动性情况的恶化,欧洲公司可能将海外利润向总部转移。然而考虑到欧洲公司FD I仅占中国FD I总额的5%,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多达3万亿美元,欧洲公司利润转移导致的资本流出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其次,贸易机制。欧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中国出口中23%流向欧洲。但是考虑到中国对欧出口的产品大多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弹性较低,所以欧洲衰退的影响仍然较轻。

  此外还有金融机制。虽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仍然很低,但是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仍会导致交易量减少、流动性危机和融资额上升,这将导致中国银行的风险厌恶情绪上升。而在最坏情况下,欧洲银行将会收回“非承诺”部分的企业贷款,依赖于欧洲银行提供贷款和流动性的中国企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过欧洲银行在华总资产约为1080亿元,仅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总量较小;此外,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仍低于75%,资本充足率情况良好,我们不认为欧洲银行危机将对境内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刘利刚说。

  判断

  政策调整预期减弱

  随着经济指标的回暖,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减弱。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不大,物价压力仍然不小,所以四季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稳住别动”。他建议在货币政策方面不宜进一步紧缩,以防止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而财政政策则应该继续“积极”,尤其是应该进一步给生产企业减税,降低过路费、过桥费这样的物流成本,通过扩张性的供给管理政策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

  “目前,欧美债务问题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趋缓但仍处于高位,要实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调控应以稳为主,政策搭配审慎灵活。”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说。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也预测四季度“积极财政政策保 持 不 变 , 货 币 政 策 仍 将 保 持 稳健”。他对记者说,预计四季度财政政策仍会保持积极的大方向,在保障房建设、农业补贴、企业和居民减税等方面继续推动,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在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的压力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很小,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即仍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和技术因素进行调节。

  不过,经济学家在建议四季度调控政策不宜转向的同时,也建议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始终没有淡出,物价的上涨用货币政策对冲。由于财政政策主要照顾国有企业,货币政策收紧更是使得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再加上民间融资不能阳光化,只能私下交易,结果导致了诸如温州等地高利贷者“跑路”事件的发生。虽然政府主导的模式可能保证中国经济在近几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要认识到政府发挥作用的力度是递减的,一旦有一天政府扩张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增长,中国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