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
让外来人口长期化、市民化、本地化是广东长治久安的关键
南方日报:珠三角九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但粤东西北落后不小,两大地区之间的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广东制造业压力越来越大,未来广东如何在区域发展和解决人力需求上达到匹配及平衡?
郑永年:通过产业导向来规避人力和产业之间的矛盾现在就应该开始行动了。专业人才的劳动时间可延长,因为他们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但农民工就很难,大量的体力劳动决定他们无法延长劳动时间。因此广东解决外来人口问题也同样要依靠产业转移,只有广东实现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劳动力结构才会实现优化。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中产阶级的温饱问题解决后,必然是要参与更多的政治活动,与此同时,收入较低的阶层也会开始提出诉求,前者较为理性,而后者则更激进一些,但这都将对政府的社会治理方式作出考验,特别是对低收入阶层,要注意救济工作,不能让他们出现生存问题。
王珺:对于广东来说,户籍改革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广东目前的1亿多人口中有3000万是外来人口,这一部分人的安置情况不当,就会很快引发各种短期行为,包括社会治安、文化卫生、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而在中国福利与户籍是相挂钩,因此户籍改革才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按照汪洋书记的思路,就是要把外来人口长期化、市民化、本地化,使他们成为广东的一分子,这是一个战略性的思路,也是广东长治久安的关键。
地缘优势
粤港澳合作与其说是广东的提升,不如说是区域竞争力的加强
南方日报:汪洋书记特别提到了广东所具有的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认为这是广东增强区域竞争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孟:我对于珠三角未来的经济增长是看好的,经济与城市的发展会加快,珠三角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分量依然决定了其发展势头,不过短期内,珠三角服务业发展不可能太快,因为教育和人才的问题,仍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加强与港澳的多样化合作就很关键,比如环境、教育、对外开放等问题上的合作,甚至民企的发展以及国企改革等方面都可以探索合作模式,以提升合作程度。
郑永年:香港一方面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了和国际的接轨,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过快的产业升级直接导致了香港产业的空心化。
而粤港澳合作,与其说是对广东的提升,不如说是对整个区域竞争力的加强。香港基本没有制造业了,但是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产业,相比之下,广东主要是生产制造业,因此,两者结合对双方共赢。举例来说,香港作为知识型经济体,具有专业人才优势,而广东则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缺的就是专业人才,双方正好优势互补。
王珺:港澳资源广东确实要好好利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两者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的经验上面有很多值得广东学习,而在经济转型方面,广东与港澳之间依然有大量的合作机会,此前双方在前海、横琴和南沙等地的合作就创造了大量的机遇。
■名词解释
中等收入陷阱
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发展达到人均国民收入4000美元左右的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南方日报记者 钟啸 谢梦 统筹 郭亦乐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