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当人们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感到欣喜之时,也把更多的目光、更深的关切投向中小企业。
与宏观经济总体表现良好不同,今年以来,“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企业倒闭”……种种不利消息缠绕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究竟怎么了?国家出台的种种帮扶政策能否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中小企业又将走向何方?
困难未改基本面
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走出来,不少中小企业本以为能暂时松口气,却发现形势似乎变得更严峻了。
“用工荒”、“用钱荒”、“用电荒”……有人戏称中小企业变成了“心慌”企业。这些说法当然有些夸张,但今年以来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的确是事实。
融资难——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银根收紧,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贷款更难、融资成本更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约一半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非常难”或“比较难”,超过一半的小型企业表示目前资金相当“紧张”。
一些企业向尚不合法的民间借贷求助。温州今年企业民间借贷规模超过1200亿元。民间借贷利率大大高于基准利率,中小企业原本就是微利经营,如此高的利息一旦还不上,资金链断裂,只能选择关门歇业。
成本升——持续数年的“招工难”后,今年各地迎来了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这让大量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格外纠结,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多了又可能没什么钱赚。调查显示,高达97%的中小企业主感到人工成本明显增加。此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市场状况堪忧——从行业看,今年纺织、塑料、轻工等行业盈利状况整体不佳,盈利状况较好的主要是采矿、信息、房地产等,而中小企业恰恰集中在前者。国际市场的波动也使东南沿海长期从事出口加工的中小企业订单大量减少。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让本就不够强壮的中小企业越发感到困难重重。今年4月份以来,浙江等地出现了一些企业停工、部分企业家“跑路”的现象。
但是,倘若据此判断中小企业到了“最坏的时候”、“倒闭”成潮,则言过其实。
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8万家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小微企业的增长速度、生产收入以及部分财务指标增速出现一定回落,但总体运行仍处于正常区间,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出现大面积小微企业倒闭、关停的现象。
工信部对13个省份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确面临资金紧张、盈利空间缩小的困难,但问题主要是局部性或苗头性的,中小企业整体上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度处于风口浪尖的浙江省也澄清,并未出现传闻中的大规模倒闭现象。今年上半年,在册企业数量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