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依托“一专三员”机制保障城乡食品安全(2)
新机制织就细密监管网
2011年12月底,小康营乡永红村五社白玉杰家的一张《农村自办宴席备案登记表》经由村文书康荣之手,层层上报到乡、县卫生工商部门备案。表里详细登记了宴席采购的猪肉、白酒、鱼、蔬菜的来源供货单位,聘请的厨师是否有健康证等都有详细登记。
白家酒席规模大约260人。按照新的监管流程,农村举办30人以上红白喜事自办宴席72小时以前,工作人员要到家中进行安全提示。“一般举办宴席的头一天需要的食品都已经采购完毕,这时候我们要再次到家里进行检查。”村文书康荣说。
“一专三员”还负责举报制假售假等各类违法食品生产销售行为,在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及时向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协助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越是偏远的地方,‘一专三员’的作用就越突出。”小康营乡副乡长李兆红说。
小康营乡有17个村,分布在10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山区和半山区村占到了10个,有的社与社之间要走3到4公里山路。2008年清查“问题奶粉”时,在3天时间内,全乡完成了所有村庄750名3岁以下儿童使用奶粉情况摸底,对97户奶制品经营户的销售情况进行了清理和清查,国家公布的22个品种69个批次的“问题奶粉”被下架退市。
“如果没有‘一专三员’机制,要在3天时间内完成对这么大范围农村地区的调查,根本不可能。”张丽霞说。
在榆中县,目前268个村每个村都配齐了“三员”,加上23名乡镇专干,总人数达到827人。
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学校集中,有近十所中小学,50家“小饭桌”容纳近千名学生就餐。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秉武介绍,这些小饭桌都设在家庭内,过去街道没有足够的人员去检查,建立“一专三员”后,街道里有专人负责,社区里依托“三员”,整天和居民打交道,住的又比较近,能比较方便地掌握信息,上门走访也比较容易。
在一份“小饭桌”调查表上,记者看到,就餐学生数量、从业许可证、进货渠道等信息均有详细记录。街道食品药品专干程丽英说,在全国进行地沟油、非法食品添加剂、瘦肉精等专项整治活动中,“一专三员”都发挥了信息搜集反馈的作用。
甘肃省工商局副局长陈其寿说,“一专三员”模式目前已经覆盖到农牧、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实现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有效对接和统一,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现了全覆盖、无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