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涌入吹大电影市场泡沫 亟待加强风险控制(3)
投资电影难在项目估值
银行方面称,其他很多贷款项目都有固定资产抵押,但电影投资失败只会剩下一堆废胶片,风险很高。
大制作可能意味着高票房,但并不等同于高收益,而小制作却往往出奇制胜,获得了更好的效果。2011年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失恋33天》。投资仅900万元的《失恋33天》,累计票房高达3.5亿元,获得了近17倍的投资收益。
投资电影风险有多大?张先生道出了投资电影的难处,要找到合适的电影项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贷款还是投资,都免不了一个估值和定价环节——它到底值多少钱。
给电影做过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谈道:“过去做授信,什么样的公司都见过,但是像电影这样的很少见,不像别的东西,失败了还有地、厂房等固定资产,文化产业如果失败了就什么也没有,几乎没有什么资产可以作为投资保证,电影砸了就会只剩下一堆废胶片,风险更高。” 所以,在文化产业界,最靠谱的还是看人,主要是以导演为核心的主创人员和制片方的过往记录和推广宣传能力。”
电影产业是典型的轻资产。创作人员是临时签合同,日常雇员可以随时被高薪挖走,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少之又少,历史悠久的好莱坞片商可以用大量经典片库版权和早年购置的土地为新项目贷款融资,但发展才十数年的中国电影就没这么幸运了。
一位信托公司负责人透露,曾经想尝试电影投资项目,但拿到《关云长》的剧本时,只能“爱你在心口难开”。“风险未知,我们也不太敢投,这比贷款的风险还大。”该人士称。
跟着经验走,捧红了所谓的大制作、大导演、大片。由于缺乏理性的分析工具使得投资者、参与者只能通过“多投几部”来对冲风险,而无法把握影响一部电影是否能赢利的最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