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用微信付款吗?你骑过共享单车吗?这些在国内已经很普及了。但是,一年前你如果问我,我的答案是不会、没有。因为我在非洲工作了17年。我叫王景春,来自中油国际西非公司乍得项目。
2002年,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苏丹。在苏丹工作6年后,又转战乍得。乍得比苏丹更靠近赤道,国土面积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即使在冬季,那里的气温也在30度以上,夏季更高达50多度。那里沙暴频发,马来热、伤寒等各种热带病流行。乍得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教育水平十分落后,技术人员极度匮乏。当地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4岁。
就在我去乍得的半年前,那里刚刚发生过反政府武装袭击首都恩贾梅纳事件。初到乍得,走在空旷的大街上,还能看到当时双方激战时留下的弹孔。我们的驻地,是用集装箱改造的简易板房,办公室墙体裂开的大口子能塞进一只拳头。每当沙暴来袭,黄沙蔽日,每个人都变成灰头土脸。
朋友们常常问我:“环境那么艰苦,那么不安全,你为什么要‘出去’?
我是学石油勘探的,搞勘探,去野外荒漠,那是常事。走出国门,到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自己的视野,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学有所用,是一件幸福的事。
第一天报到,我的乍得当地同事就问我:你们能在乍得找到大油田吗?他说,我们总统说了,你们中国石油帮助苏丹找到了大油田,也一定能够帮助我们!乍得太穷了,有了石油,我们就会慢慢富裕起来。看着他那热切的眼神,我更感觉肩上沉甸甸的。
乍得邦戈尔盆地,西方大石油公司勘探了30年没有规模发现,最终认定没有经济价值而放弃。勘探专家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邦戈尔盆地的地质情况相当于“一个盘子摔碎在地上,踩上一脚,然后还揉了一揉”。比国内油田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
我们行吗?中国石油能找到大规模的商业油藏吗?前人说的好,“石油在地质家的脑海里,心中有油才有信心找油!”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就有信心拿下大油田。
无数个日夜,我和同事冒着被蚊虫叮咬感染马来热的风险,在那个四处透风、热气腾腾的办公室里,对30年的分析化验资料、两万多公里的二维地震资料和十几口井的钻井资料仔细研究,反复论证潜力目标。在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下,邦戈尔盆地数千米的沉积岩层终于褪去了神秘面纱。10年勘探,我们的探井成功率达到了72%。从砂岩油藏到基岩潜山油藏,相继发现了6个高产富集油田,为乍得项目500万吨产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储量基础。
邦戈尔盆地勘探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而我们的勘探人员只有7、8个人,人员最少时只有4个人,工作量巨大。如果放在国内油田,那可能需要几十名研究人员。
在乍得,虽然可以上网,但是网络条件很差,有时想查找下载一些相关文献,网页却死活打不开。我们只能委托在家休假的同事在国内下载,再托人带回项目。
乍得是个内陆国家,没有自己的港口。钻井材料要运到作业区,必须通过喀麦隆的港口,陆上运输近2000公里,1个月时间才能到达。高昂的成本不说,时间上也等不起。我们只有加倍努力,精雕细琢,尽最大可能保证勘探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
今天,中乍能源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中国石油帮助乍得建成了500万吨油田、508公里输油管道和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的炼油厂。兑现了中国石油为乍得建设上、下游一体化项目的庄严承诺。中乍能源合作,被乍得政府和人民誉为“中乍合作典范”。
2018年,中国举办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乍得总统带着乍得人民的友好情谊来了!在“一带一路”百国印记采访中,乍得炼厂被贴上“中国造”的标签,成为中乍、中非人民友好的见证!这是中国石油人的骄傲!
今年是我在乍得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十年光阴,点点滴滴,都难以忘怀。我是女儿两岁时去的海外,如今,她已是大学二年级了。海外工作最难熬的是寂寞和思念,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与家人通话,但7个小时的时差、糟糕的网络,也使这种时光少之又少。但海外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和同事们,一起探讨,一起攻克勘探难题,一起去打球,亲如兄弟,情同手足。
离家更想家,出国更爱国。祖国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中油国际人,无论身在世界哪个角落,都会脚踩大地,回望祖国。作为一名石油科技工作者,我愿继续为中国石油海外事业、为建设世界一流 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