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财政部于2月1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广大读者对此非常关注,纷纷询问“三馆”免费开放后,取消了哪些收费项目,增添了哪些服务内容,如何领取门票等。本报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
——编者
本报记者 尚 琦 文
3月2日上午9时,中国美术馆作为全国“三馆”免费开放中的重点美术馆向社会宣布实行免费开放。此项行动既是对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美术馆推进全民文化成果共享、落实美术馆公共性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此之前,中国美术馆在重大节日和大型展览中就已实施过免费开放,例如2009年国庆节期间举办的“新中国美术60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即曾免费开放近两个月;于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也在兔年春节期间实行了免费开放,这些实践均为如今中国美术馆走入免费开放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使读者更多地了解“三馆”免费开放后的情况,以帮助读者更充分地利用好馆内资源,记者近日请中国美术馆公共关系部负责人于歌重点介绍了免费开放后馆内的服务管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
每天发放6000张票
于歌告诉记者,免费开放后,中国美术馆的领票方法共有三种:网上预约、团体电话预约和现场领票,每天发放6000张票。网上预约订票共2000张,个人可于7天内预订参观时间,每人限订票3张,届时凭有效证件换取免费票;团体可于3天内预约参观时间(预约电话:64006326)。现场每天有4000张免费票供观众领取。于歌说,6000这个数字是通过反复实践后对自身接待能力作出的一个科学评估,足以保证观众的安全和参观的舒适度。
人保机保并重安保升级
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免费开放后的安保问题,于歌介绍说,免费开放促进了馆内管理模式的创新,服务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中国美术馆在现有的安保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免费开放后观众大量增加的情况,为了确保展品及观众的安全,采用了人防加机防并举,增加展厅服务人员和安全巡视员等措施,对展厅观众进行监测,实时监控各个展厅内的观众人数。同时采取分级响应预案,当展厅人数达到不同标准时,保卫处便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今后,美术馆还将陆续推出方便、科学的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及加强数字化导览等服务。
展品质量只升不降
有些观众担心,实行免费开放后,展品的质量是否会下降。于歌主任解释说:中国美术馆全年的展览计划是在提前一年就制定好的,有严格的专家审查程序,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不会因为免费开放而降低水准。除了申请展外,中国美术馆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推出自主策划的专题性大展,所以奉献给观众的都是精品,保证“回头客”观众“常进常新”。
观众配合不可少
于歌说,目前出现的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并不是由于人多而造成的。在此借海外版给一些初次到馆参观的观众一些温馨提示:在参观时不要携带饮料,饮水可以到专门的休息区;不要触摸展品;在拍照时不要打开闪光灯,同时请带小孩的家长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当然,要求比较高的观众以及老年朋友还是尽量避开节假日的高峰期为好;开车的朋友也要预先考虑到停车困难的问题。
新馆面积将扩大6倍
记者还了解到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为满足观众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展览平台,中国美术馆将在奥林匹克公园区建设新馆,目前已进入设计征集阶段。新馆的面积将近13万平方米,大约是现在的6倍,在新馆的设计上会考虑到满足现代、当代艺术的展示,同时满足布展空间、教育和文化服务设施等多种功能。如果进展顺利,新馆预计将在4年后建成。
采访结束后,记者也随人流进入馆内参观,实地查看了馆内的各种服务设施和参观情况,无论观赏还是拍照,大家都顺畅有序,文明有礼。记者还注意到,馆内新增了免费开放接待员,并为行动不便的观众准备了婴儿车和轮椅。
中国国家图书馆——
可享受哪些免费服务
本报记者 张燕萍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全国图书馆系统免费开放的试点单位,自2008年开始,率先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2010年与2008年相比,读者到馆人次增长62.5%;文献流通册次增长79.02%;网站点击次数增长408.47%;办理读者证卡增长39.23%;公益性讲座场次增长49.7%……
那么,这些“增长”是如何得来的,免费开放后如何为更多类型、更多层次的读者服务,读者可以享受哪些免费服务项目?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一一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