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海婴之子:父亲是一个坚持原则、求真的好人

2011年04月08日 09:4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鲁迅之子周海婴因病去世

  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鲁迅独子,无线电专家周海婴昨日5时36分,因系统性血管炎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2岁。其子周令飞说,父亲是一个坚持原则、求真的好人。

  周令飞介绍,周海婴得的病是比较难治的疑难杂症,去年5月入院,后来病情愈加严重。在他眼中,父亲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坚持原则不妥协,“因为他是学物理科学的,所以一是一,二是二。

  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周海婴曾在国家广电总局任职,也是鲁迅博物馆的名誉馆长。鲁博馆长孙郁说,1976年周海婴打报告成立了鲁迅研究室,现在研究室有许多著名学者参与工作,周海婴在其中做了许多工作。因为周海婴的专业领域是科技,所以他并不参与鲁迅研究的具体事情,但常以家属身份,低调帮鲁博做工作。孙郁总结了对周海婴的四个印象,“第一,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不要做空头的文学家,周海婴做到了。第二,他为鲁迅研究做了很多工作,他和他妈妈把很多资料,很多东西都捐献给国家。第三,他平时与人相处很耿直、率真、幽默,他很敢说,不怕得罪人,有什么说什么,他认为不对的就会说,但说完就完了,是很可敬的一个老人。第四,他比较低调,过普通人的生活。”

  孙郁说,尽管鲁迅在周海婴7岁时就去世了,但是身为名人之后,周海婴一辈子都在鲁迅的光环之下,是在鲁迅的影子下长大,也因此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他希望逃避掉这些,过普通人的生活。”周海婴也曾经跟孙郁讲过许多自己和父亲间的故事,鲁迅对这个独子很疼爱,管教并不严厉。周海婴后来没有从事文学创作而是进行了无线电研究,但孙郁说其实周海婴对摄影的感觉极好,曾经办过一个摄影展,水平很高,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

  周海婴去世后,广电总局迅速成立了治丧小组,其工作人员表示,周海婴的告别仪式将于4月11日上午11时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 学者追忆

  海婴忠实地执行了鲁迅遗嘱

  ●讲述者:钱理群(人文学者,鲁迅研究专家)

  我刚刚接到这个消息,非常沉痛。

  我个人和海婴先生的交往是,前年我到台湾的大学去讲鲁迅,我编了一本书叫《鲁迅入门读本》,里面除了鲁迅著作之外,也用了海婴回忆鲁迅的文章,还有许广平回忆鲁迅的文章,包括他们的照片。当时海婴就非常支持这个事情,他宣布不需要报酬,不要钱。这个事情我很感动,也说明他对鲁迅研究的重视。我到台湾去讲鲁迅,海婴表示非常支持。我由此想到,实际上我在台湾这一年讲鲁迅的话,都是从鲁迅和海婴的关系入手。其实当年我还编过一个材料,就是研究鲁迅作品里面关于海婴的文字,其实这是很少的,鲁迅在自己公开发表的文章里面很少提到海婴。但是有一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就是《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这篇文章就是写海婴的。那么这是鲁迅正式作品里面集中谈海婴的。但是在鲁迅的书信里面有大量谈海婴的,这些很显示鲁迅对海婴的父爱。我还编过一个材料叫《我家的海婴》,就是研究鲁迅对海婴的感情。也就是说,鲁迅跟海婴的关系,在研究鲁迅的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接近鲁迅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另一个方面,我还想到了鲁迅的遗嘱。鲁迅在遗嘱中说,希望孩子长大了,不要做一个空头的文学家。我觉得,海婴的一生,是很忠实地执行了他父亲的遗嘱。海婴的一生,先是一个工程师。后来他退休了,开始写一些关于鲁迅的回忆文章,做一些普及鲁迅的工作。整个看来,他这个人一生就是在实实在在工作的人,很平常,很普通,就这么活了一辈子,我觉得这是符合鲁迅对他的期待的。因为你知道作为名人之后,我以为他这样活着是很不容易的,海婴包括周令飞都是这样,实实在在做事,不做空头文学家,不做追求虚名的名人后代,这就是我尊敬他的原因。

  他没有成为“空头文学家”

  ●讲述者:赵京华(社科院鲁迅研究专家)

  我今天中午得知周海婴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感到心情很沉重。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婴长得特别像鲁迅,所以看到海婴就让我想起令我敬仰的鲁迅。今天也是这样,海婴的不幸逝世,让我立刻想到了鲁迅。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逝世65周年,鲁迅研究会正在和绍兴市政府联合筹办纪念鲁迅的学术活动,我想大家听到海婴去世的消息都会再次想到鲁迅。

  海婴在鲁迅研究方面有很大贡献,海婴大半生对宣传、普及、推广鲁迅的思想文学,做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他写了一些著作,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性资料。我最近还听说海婴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做了一个提案,希望在鲁迅诞辰130周年的今年,进行一系列纪念、宣传、推广鲁迅的活动。海婴对推广、宣传鲁迅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所做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份研究鲁迅的重要的遗产,这是要特别强调的。

  1929年9月27日,鲁迅晚年得子,他对海婴是关怀备至。鲁迅给我们的印象常常是横眉冷对,一个批判的、犀利的思想家。其实鲁迅也有作为父亲非常慈祥的一面,而且鲁迅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做什么空头文学家,海婴这一生,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政治以及自己的专业范围内脚踏实地地工作,同时在推广、宣传、研究鲁迅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确实没有做一个空头文学家。

  鲁迅先生的慈爱以及许广平先生的栽培、教育,在海婴身上发挥了好的作用,他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由于时代不同,鲁迅身上有些东西海婴可能没有继承,但就没有成为空头文学家这一点,他没有辜负鲁迅的期望。

  ■ 生平回顾

  周海婴:以父之名

  1929年9月,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在上海出生,鲁迅给他取名“海婴”,意即“上海的婴儿”。而这个孩子此后一生,最为世人熟知的身份,是“鲁迅的孩子”。

  这是无法选择的事实,尽管周海婴一直听从父亲的教诲,低调为人。他七岁那年,鲁迅逝世,留下的话是:“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

  小海婴似乎也没有做个“文学家”的志向,他更喜欢鼓捣一些机械零件,自己组装过玩具小火车,装好再拆。1948年他又喜欢上了摄影,当时东北地下党给许广平送来买寒衣用的几百元钱,这钱却被用来买了周海婴的第一架相机。摄影,成了周海婴坚持几十年的业余爱好。2009年周海婴举办个人影展,获得很大成功。

  1948年,周海婴前往解放区,这是一次前途未知的秘密旅行。那年,周海婴十九岁:“我是抱着一种科学救国的想法去解放区的。”

  1952年,周海婴考入北大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毕业后进入国家广电总局工作。他的本职工作一直是无线电专家。不过到老,海婴也还是拿起笔来,整理父母遗留的文本资料,写文章、写书,向更多的人传播鲁迅。他写了《鲁迅与我七十年》,成立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监制了电影《鲁迅》,去年还刚刚重新出版了母亲许广平的完整手稿本《鲁迅回忆录》。

  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鲁迅名下的房产、藏书、手稿和财产,绝大部分已经捐献给了国家。许广平对周海婴说:“我们把鲁迅的东西捐给国家,很放心。”

  周海婴点头:“这都是为了传播鲁迅精神。”

  1934年的鲁迅,只有在写起爱子海婴时,才难得展露温情:“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

  他也爱鲁迅。他到底是鲁迅的儿子。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武云溥 实习生 宋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