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海婴三步还原真实鲁迅:去脸谱化工具化垄断化

2011年04月08日 14:42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晚报记者 谢正宜 报道

  他1929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他的名字,是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父亲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他年仅7岁。

  很多人不知道,他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是知名的无线电专家,也是颇有造诣的摄影家。

  身为鲁迅之子,他坦陈长年为声名所累,一边致力于还原父亲生活和著作的真相,一边又在为人处世中低调做人,强调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他是周海婴。昨日凌晨5时36分,他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4月11日11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我是周海婴】

  对大多数人来说,提到周海婴这个名字,首先跳出来的还是“文豪鲁迅之子”,而非“无线电专家”或“摄影家”。 “鲁迅”之名太过耀眼,以至于到周海婴去世,新闻媒体还是习惯性在其名之前冠以“鲁迅之子”。

  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周海婴待人处世格外小心谨慎。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可以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去观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作为名人之后,周海婴对于长久以来人们习惯将他的一切与父亲鲁迅相联系很无奈。他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不愿意在父亲的光环下生活,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周海婴依然喜欢默默无闻、淡泊名利地工作与生活。

  无线电专家周海婴

  鲁迅在遗嘱中曾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这一教诲始终贯穿于周海婴的一生。他的启蒙教育一向顺其自然,不被强迫。小时候,他很喜欢一种叫积铁成像(也叫小小设计师)的玩具。这是一盒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拆了又装,鲁迅总是在一旁鼓励他。鲁迅去世后,周海婴用自己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 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后开始走上科研道路,最终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他曾担任过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一直从事广播电视规划工作。周海婴从事无线电事业长达55年以上,家中摆满了所获的各类荣誉证书。

  摄影家周海婴

  知道周海婴是无线电专家的少,知道他是摄影家的,就更少了。如果不是2009年的《镜匣人间周海婴80摄影展》让摄影圈内人认识了这样一位“同行”,也许,他真的只能停留在自谦的“准摄影家”。

  周海婴酷爱摄影,8岁就开始捧起相机,把镜头对准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平民,他在回忆自己的第一架照相机时曾说:“有一天母亲比较富裕的朋友借给我一只小方木匣镜箱,由此我正式开始学习摄影了。 ”对于儿子痴迷于摄影,母亲许广平非常支持。周海婴拍的早期照片都用几本厚厚的黑卡纸老式相册珍藏着,都是许广平帮儿子细心粘贴的。 1948年,许广平还将买防寒衣服的钱省下来,给孩子买了台照相机和20胶胶卷。这架相机,周海婴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

  周海婴拍摄过大量具有历史与人文价值的纪实摄影,包括《文学家巴金》、《胡风家属》等文学家系列,记录解放前上海难民生活的《难民》系列等。在一些资深摄影人看来,周海婴的拍摄不是居高临下的猎奇,而是情感上的走近。

  【我是鲁迅之子】

  做名人难,做名人之后更难。有的名人之后,惯于啃老,恨不得在脑门上刻上老爸老妈的名字,从此招摇于世。但这样的啃老,相当于坑老,多为世人鄙视。纵观“名二代”,周海婴是让人尊敬的一个:他这一辈子,除了长期从事他所感兴趣的专业工作,就是拂去埋在鲁迅身上的尘土,还原父亲的本来面目。在真相稀缺的时代,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三步还原真实鲁迅

  从撰写著作《鲁迅与我七十年》,到出版母亲许广平完整记录鲁迅一生的 《鲁迅回忆录》手稿本,从马不停蹄的演讲,到“祥林嫂”般重复常识、呈现真相,周海婴走的是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

  周海婴的“还原真实鲁迅”工程分为三部分。其一,去脸谱化。长期以来,鲁迅被塑造成面目冷森、横眉冷对的斗士,殊不知他是一位多性情的文学家。在孩提时代的周海婴眼里,父亲是慈祥的、是有血有肉的,是幽默的。

  其二,去工具化。鲁迅是谁?相信不少人脱口就能给出一个答案,但在周海婴看来,这是一个艰难而沉重的追问。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鲁迅“面目全非”,他被赋予了光怪陆离的油彩,贴上了非同一般的标签,这让周海婴陷入了不安与困惑之中。周海婴甚至有些“抱怨”,父亲成了一个“意识形态化”了的鲁迅,一个除了用“战士”之外无以概括的鲁迅。他体现了更多的实用价值,而他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却被大大地简化了。

  其三,去垄断化。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很难,不仅受到既有定论的束缚,还受到鲁迅研究界的阻力。鲁学一度是显学,靠鲁迅吃饭的人多了去,谁垄断了阐释鲁迅的权力,谁就有了看不见的种种利益。

  出版《鲁迅大全集》成遗愿

  2011年3月25日。长江出版集团北京图书中心会议室。

  鲁迅之孙周令飞代替病中的父亲周海婴,在一份关于出版 《鲁迅大全集》附加协议上郑重地签上字。此后的几天,周海婴一直在催周令飞: “问问出版社,书 (《鲁迅大全集》)进行得怎么样了?”安波舜在电话中向周海婴保证,《鲁迅大全集》一定会在鲁迅诞辰130周年的前夕8月份出版,并为他制定了出席各项活动的详细计划。

  2011年4月7日早晨一上班,传来周海婴逝世的消息。长江出版集团一片哀恸:出版 《鲁迅大全集》竟成了周老的最后的遗愿和嘱托,这让全体工作人员备感责任重大。周海婴和儿子周令飞一直想以编年体的方式,全面、客观、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和时代印迹地出版一套 《鲁迅大全集》,为此,周海婴倾注了很多心血,并与南开大学的鲁迅研究学者李新宇共同担任主编,但就在该书即将付梓之际,周海婴却与世长辞了,没有看到他的心血成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