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博“古代中国”展今起开放 亮点多(组图)

2011年05月17日 10:0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博“古代中国”展今起开放亮点多(组图)
汉击鼓说唱俑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天起,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后,最重要的一项基础陈列展——《古代中国》将向观众揭开面纱。2500余件珍贵的文物,娓娓讲述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这些文物中,许多以前只出现在历史课本等教材的插图中。

  昨日,记者进入这个总面积达17000平方米的展厅,探秘国内惟一系统展示绵延不断的中国古代文明的陈列展。

  横穿展厅至少10分钟

  作为国博标志性的展览,《古代中国》展入驻了该馆最大的一个展厅,盘踞了17000平方米的面积。记者计算发现,即使不浏览展品,只是从最北端的入口走到最南端的出口,至少也要步行10分钟,期间没有任何出入口或隔断墙干扰,打断绵延向前的历史车轮。

  站在展厅入口,迎面是一个北京人背鹿塑像,将历史一下子拉回到茹毛饮血的岁月,顺着往南望去,五千年历史浓缩在灯光下,展柜、部分裸展展品在长方形的展厅中,勾勒出一条蜿蜒的参观线路,宛如曲折前行的岁月痕迹。记者注意到,在展厅中部,一些宽大的原木椅子穿插地摆放在展柜旁,可供观众短暂歇息。

  “王朝更替”取代“社会形态”

  “《古代中国》陈列的前身为《中国通史陈列》,它曾经是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原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展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件展品的摆放位置、顺序等都是由文博界的专家大腕儿精心策划,最终敲定的。

  举个例子。新展览的叙述方式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打破了以往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来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而是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以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样看展览更像是在读一本书,每一个章节就仿佛一个朝代,观众容易理解。”

  许多展览文物书中有照片

  在展厅四望,有许多文物看着很眼熟,仰韶文化鹰形陶鼎、红山文化玉龙、三星堆面具、三彩釉陶马、兵马俑彩俑、成化斗彩罐,细细回忆,我们曾在历史教科书上见过他们。

  据国博统计,此次展品共计2520件,其中文物藏品达2026件。“国宝级的,也就是所谓的一级藏品就多达521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国博有关负责人说。

  另外,经过与全国有关文物收藏机构的协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7家文物收藏单位也纷纷支援,借出218件(组)文物丰富展览。

  相关亮点

  教科书中的文物亮真容

  在新亮相的展览中,几乎每个部分都有“教科书文物”,这些中华文明珍藏被作为标准器,从小被我们所熟识。然而,在同一个展览中扎堆儿实物亮相,却是史无前例。

  观众可以在西大厅内的服务台租用语音导览设备,聆听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远古时期:

  约200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教科书文物: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件仰韶文化的代表文物是上世纪50年代,在西安半坡出土。当时,发掘发现7件绘有人面纹的陶器,有两件较为完整(其他5件为器物残片),其中一件就是人面鱼纹盆。

  虽然至今已有至少5000年的历史,这件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绘制的图案至今色泽鲜明。尤其是变形的夸张纹饰显得神秘莫测。目前,学术界对于人面鱼纹的研究已经出现了近30种观点说法,主要有图腾说、神话说、祖先形象说、原始信仰说、面具说、摸鱼图像说、权力象征说、太阳崇拜说、原始历法说等等,还有的认为是水草鱼虫或婴儿出生图,甚至还有外星人形象之说。

  夏商西周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教科书文物:四羊青铜方尊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商代的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这件文物高58.3厘米,是1938年于湖南省宁乡县出土。

  虽然堪称商代方尊中的“巨无霸”,但四羊方尊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专家介绍,此器采用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和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生动。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这里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教科书文物:青铜冰鉴

  虽然在众多教材中,这件青铜冰鉴的名头并不响亮,因为与它同时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一组被命名为曾侯乙编钟的文物,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

  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这件古代冰箱被改作“奥运缶”乐器后,名声大噪。其实,青铜冰鉴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鉴高63.2厘米,像一个方口的大盆,腹深,平底,四个兽足。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当然,这套青铜冰鉴除可降温冻饮之外,还可在鉴腹内加入热水,使缶内美酒迅速增温,成为适合冬天时饮用的温酒。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教科书文物:击鼓说唱俑

  席地而坐,头部裹着头巾,夸张的表情令前额的皱纹更加明显,赤膊跣足,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槌……虽然历经数千载,观众仿佛依然可以被说唱俑手舞足蹈的演出感染。

  与整齐的兵马俑、庞大的陶马相比,这件小巧玲珑的文物显得更加生动有人情味儿。同时,这件文物也反映出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了当时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