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海外寻档:中国劳工参加“十月革命”保卫苏维埃(2)

2011年06月13日 17:22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档案意义

  给国内写信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玉贞研究员介绍,这封信写于俄国共产华员局刚成立时,按照他们的初期计划,他们希望将这个组织转移到国内,因此,他们也需要向中国派遣同志和当地的共产主义者接触。

  但是,从这封信的批示来看,它可能被暂时存放在相关机构,这封信到底有没有发出,发给谁目前并不知晓,但是从这份档案的内容,还是能够反映出当时俄共的一些愿望,希望向中国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1917年

  【中国大事记】

  1月11日 陈独秀被荐举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随陈独秀迁京。

  7月 张勋复辟,仅12天即失败。

  【世界大事记】

  3月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11月 十月革命建立首个无产阶级政权。

  我们在档案馆内,找到了1919年,一个叫刘绍周的中国人在共产国际一大上的发言稿。

  这篇发言稿,还被发表在第二天当时苏俄影响力最大的《真理报》上。

  众所周知,共产国际一大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首次集体会晤,其通过的各项决议给予各国共产主义组织重要的指导。

  而彼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恰逢党早期组织刚开始创建并进行初步实践活动的时期。

  那么,这个代表着中国共产主义者的人是谁?怎么是他参加了共产国际一大?他在大会上又说了什么?

  ☆档案保存: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

  ☆查档时间:2011年3月22日

  ☆说明:刘绍周在共产国际一大上的发言稿

  ☆内容:“我作为中国组织的代表来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深感荣幸。我不仅代表我所在的小组,也不仅代表成千上万散居在俄国各地的中国无产者,而且代表几万万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向旗帜鲜明地誓同残暴的世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共产国际致以热烈的祝贺。”

  寻档记录

  为省经费 查档先用纸条做记号

  这宗档案,其实是在第4天才发现的。

  它就夹在有关“共产国际”的档案里,纸色发黄,轻触感觉就会立刻破碎,边角还有以前看到该档案学者的标注,当然,这些是违规的行为。

  由于这里是按照小时拍摄收费,我们必须统一到最后一天一起拍摄,所以,在看到这些重要的档案后,我们都会用纸条夹在前面作为标记。

  档案故事

  敬献祝词 汉语俄语各念一遍

  中华旅俄联合会会长刘绍周代表中国参加了苏俄的第一届共产国际大会,并成为列宁最早接见的中国革命者。

  在《回忆同伟大列宁的会晤》中,刘绍周回忆道:“我第一次拜访列宁同志是在1919年3月,当时我正列席共产国际第一届大会,记得第一次去见这位伟大领袖时,是在下午大会休会时间……他还问我是否要在大会上发言……我回答了他的问话,告诉他准备在大会上发言,他说很好。”

  从3月5日,共产国际“一大”召开第四次会议,由列宁主持。

  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季诺维也夫发言之后,列宁说:“现在请中国代表发言。”刘绍周先用汉语念了一遍祝词,又用俄语念了一遍。他的祝词,刊登在翌日的《真理报》上。

  两名列席代表 只有发言权

  列席共产国际“一大”的另一名中国代表是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

  其实他是一个中国人,年幼时母亲病故,无依无靠,流浪在哈尔滨。哈尔滨离俄国不远,这座城市里居住着许多俄国侨民。一位俄国医生喜欢这个孩子,收养了他,给他取了俄文名字“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他原本叫“张永奎”。

  俄国医生把他带回了俄国,从此他在俄国长大。

  他参加了旅俄华工联合会,当选为该会莫斯科分会主席,成为仅次于刘绍周的中国旅俄华工领袖。

  刘绍周和张永奎不是共产党员,所以在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只是列席代表,有发言权,无表决权。

  [参考文献]

  《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 1917-1925)》

  《回忆同伟大列宁的会晤》

  《红色起点》

  《从中华旅俄联合会到俄国共产党华员局》

  大会发言 赞扬五四爱国运动

  在共产国际“一大”之后,1919年11月19日,列宁在克里姆林宫又一次接见了刘绍周。

  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列宁主持召开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已成为俄国共产华员局一员的刘绍周第三次见到了列宁。 

  刘绍周在7月28日的第五次会议上,作了发言。列宁很注意地倾听了刘绍周的发言。

  刘绍周很清楚地用俄语说明了当时中国的形势:“1918年底中国进行着激烈的国内战争。南方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其目的是与北京(北洋)政府作无情的斗争……”

  此外,刘绍周还介绍了在中国发生的五四运动。

  刘绍周在发言即将结束时,说了一段颇为重要的话:“援助中国革命不仅对中国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对全世界革命运动也具有意义……”

  刘绍周是俄共华员局中的出色代表,一次意外的受伤导致他失去了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机会,1920年回国后他先后在中东铁路等任职,1940年6月任中国国民党政府驻苏参赞。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外交部顾问,1970年7月18日在北京病逝。

  派人回国 北大密会李大钊

  俄国共产华员局除了领导旅俄华人党员开展工作之外, 还于1920年夏天派出一名党员回国同孙中山建立了私人联系,并派出将近10名党员回国同国内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

  其中,最著名的是作为小组翻译人员,陪同魏金斯基(注: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中文名字是吴廷康)来华帮助建党的杨明斋。

  杨明斋原本就是该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他陪同魏金斯基来到北京大学与李大钊会谈。经过几次融洽的交谈,取得了建党的共识。

  8月,上海共产党小组发起组成立,杨明斋为重要成员之一,并当即由俄共(布)党员,转为上海党小组成员。

  他还参与创办党小组的喉舌《共产党》月刊,同时出任中俄通讯社社长,将京、沪的情况通报莫斯科。

  俄国共产华员局图章,我们在寻档过程中发现,很多俄共华员局写给共产国际的报告都盖有这个图章

  档案意义

  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当桥梁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玉贞说,刘绍周在共产国际的会议上的这番发言,表明了刘绍周是第一个在共产国际上亮相的中国人,对于帮助共产国际了解中国情况,重视中国革命,起了很好的作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黄黎认为,俄国共产华员局,是早期俄共(布)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建立共产党的组织核心和联系俄中革命的纽带。

  事实证明,他们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骨干力量,自觉地充当着桥梁和纽带,推动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文/海外寻档报道组记者 陈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