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1月5日旗营投降,杭州光复。
记者查阅史料,根据当时鲁迅回忆杭州旗营基本是和平解放:“不过战事是有的。革命军围住(杭州驻防)旗营,开枪打进去,里面也有时打出来。然而围得并不紧,我有一个熟人,白天在外面逛,晚上却自进旗营睡觉去了。虽然如此,驻防军也终于被击溃,旗人降服了,房屋被充公是有的,却并没有杀戮。”
但对于年仅7岁的常书鸿,那一年的记忆确是心惊肉跳:“那时我还是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家人把我单独藏在南高峰上的一所小寺庙,叮嘱我有人来切不可承认是旗人,但是我脑袋后边有一条小辫子,生怕被认出来,那种幼时的恐慌是久久都忘不掉的。”
而常书鸿的女儿、原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辛亥革命后常家为了生计,把原来在旗营的老宅租出去,全家20多口搬到了杭州荷花池头一个“闹鬼”的老房子里。
200间
根据杭州文史学者曹晓波考证, 杭城光复后政府对旗营也进行整体改造:拆除城墙以及狭窄的坊巷、营房,建设新市场。旗人也离开了旗营,壮丁被送往杭州远郊转塘一带务农,同时在杭州菩提寺路建造平房老200间,安排仍留在旗营中的妇幼老弱,其后1925年后转居到百井坊巷新200间,一家一间,免费奉送。
而郎国庆就出生在百井坊巷。
在1947年出生的郎国庆回忆中,直至上世纪50年代这一带附近还是大片大片的菜地,直到杭州城市中心北移,附近建起武林广场、杭州百货大楼,这里才成了黄金宝地。
百井坊巷当时八旗子弟的家也被成为孤老院、贫民住宅,十二排(弄)平房,一户一间,一间20平米左右,郎国庆一家三口尚可,而叔叔家一家九口,架起高低铺也生活在20平米之内。
木头的房柱房梁是从菩提寺路拆过来的,墙是用篾片儿加点烂污泥糊成的,有啥动静互相都听得到。屋顶盖的薄瓦片,雨天漏水,下雨天,脸盆、木桶、大碗,各种可以接水的器具都拿出来,满屋子叮叮当当响。
1983年,百井坊巷200间在建成58年后拆除改建,在原地建起了9幢简易楼房,郎国庆和他的满族邻居搬进了楼房,郎家分到了31平米的两居室。
从2009年开始,百井坊巷又开始新一轮的拆迁,百井坊巷将规划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区,八旗子弟的家,将变成高楼大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