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大学生戏剧在悖论中前行 以专业标准评价合不合理(2)

2012年01月11日 19: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全国校园戏剧节的“遍地开花”,是新世纪之后戏剧界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现象。校园戏剧“步步走高”,其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很多新兴艺术不同的是,校园戏剧不是发生于社会思潮文艺观念之后的实践,而是先有实践,才有了对实践的言说,所以,新世纪后新兴的校园戏剧潮流中最重要的品格是实践性。可以说,正是“做了再说”的实践品格,使校园戏剧更贴近戏剧本体的本真性、纯粹性和原发性,而不像很多后发性的前卫艺术现象中有强烈的观念性。人们对校园戏剧的非功利性和生命力充满了期待,但我们不能不看到,校园戏剧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与我们这个时代“短兵相接”,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消费化的时代文化,使大学生戏剧也受到了侵蚀,这诸多现象,向戏剧人们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本质性的问题,譬如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大学生戏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以专业戏剧为标准的评价,到底合不合理?

  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看来,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我们之所以需要非职业戏剧,就是因为它的“异质性”。从戏剧自身的发展看来,非职业戏剧对于职业戏剧永远构成观念的冲击和经验的补充。它的单纯、质朴、粗糙、大胆、自由,是因为它是人的表演天性和游戏天性充分发挥的结果,它存在的意义,恰恰在于它的“野”,而不是它的“正”,如果我们用整一的、现成的、经验的尺度去衡量大学生戏剧,去发展和推动大学生戏剧,那无异于缘木求鱼。但是,这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在实践层面,却构成了很大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戏剧节的评判者往往是专家,是职业戏剧的行家里手和精英人物,他们确实也有着很深的艺术造诣,对戏剧有着非常深的理解,但是却不见得能接受超出审美经验之外的、非常规的、尤其是那些看上去“不美”的非职业戏剧。英国戏剧导演彼得·布鲁克的名著《空的空间》中谈到“僵化的戏剧”时说:“我们观看优秀的演员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他们的表演似乎无懈可击,他们生机勃勃,光彩夺目……但私下里,我们却感到这种演出无聊得出奇,在心里不是埋怨莎士比亚,就是埋怨这样的戏剧,甚至埋怨我们自己。但是更糟糕的是,总有一些脑筋僵化的观众,出于某些特殊原因,对缺乏强烈感甚至缺乏娱乐性的戏表示欣赏……他从心里真诚地希望有一种高于生活的戏剧,他把一种理性上的满足和他所渴望的真实体验混淆了。”职业戏剧塑造的戏剧人,如果只停留在“技”的层面,就往往错把“范式”和“规定”作为戏剧的本体,成为僵化戏剧的捍卫者,对于戏剧的理性认识,如果超过了“对真实体验的渴望,就有可能对非职业戏剧中触及人心的力量,视而不见。其实艺术的标准是唯一的,艺术的终极价值,也是唯一的,并不存在针对于不同艺术的不同标准。但是,欣赏艺术、判断艺术、审视艺术都有一个入口的问题,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非职业戏剧对于戏剧专家的素养提出了挑战,他需要培养一种“新感受力”,而最应该抛弃的就是成见和思维定势。职业化对于戏剧的纯粹性构成威胁,但戏剧发展又必然需要职业化,这毋宁说是一种深刻的悖论。

  第二,面对外在力量的“牵引”和“规定”,大学生戏剧该怎么办?

  人都有表演的天性,戏剧表演,是顺乎人表达、沟通、融入群体的天性和愿望所产生的艺术,是天成的艺术,也是最能培养人艺术信仰的艺术,所以,有人指出,戏剧是最艺术的艺术。但是,诚如前文所述,艺术与时代“短兵相接”,大学生戏剧不能逃脱外在力量的“牵引”和“规定”,校园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一方面,消费文化时代使得舞台艺术日益沦为一种资本力量主导下的明星文化,成了灯光环绕、鲜花铺路、掌声四起的名利场;而在消费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认为戏剧只不过是又一个“赛场”和“秀场”,这导致很多大学生戏剧也在“靠钱堆”、“靠赞助”,滋生着与资本、利益相伴的名利心和虚荣心。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由于缺少立足于人的尺度,往往在实践操作层面沦为校园“政绩工程”,这使得出身于校园学生活动的大学生戏剧,很难不成为宣传的工具。这种校园戏剧的工具论,无疑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制度环境中生成的一种顽固的思维,其僵而不死,驱而不散,是所有艺术的大敌。大学生戏剧,既然不能脱离时代文化的土壤,就难免被上述两种当今不良风气所侵蚀,如何既借助其力量,又逃脱其弊害,这真是一道横在校园戏剧前行路上的难题。

  第三,也是对前两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之后产生的问题,即大学生戏剧对于大学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大戏节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大学生对于戏剧的热爱,应该是出于对戏剧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戏剧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书写和排演戏剧,不是因为要成为明星,也不是因为今后要从事这样的工作,而恰恰是因为,他们今后要面对的是竞争社会、是职场丛林、是利益链条、是铁板一块的现实生存法则,在走入这些真实而残酷的人生之前,大学生有权利不以利益为目的,不以价值为尺度,做一些纯粹而快乐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戏剧犹如游戏。“游戏着的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席勒的观点),拥有了戏剧的人生不再是灰色的。戏剧是最直接开启人的灵性的方式,是解放人天性的方式,是快乐的源泉,也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通道。它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在现实生活中日益枯燥干涸的心灵,开辟独属于心灵的生活,是大学生对抗未来现实生活的一种有效的准备,是“命运最好的礼物”。

  与此同时,戏剧又是十分现实和有价值的“人生必读课”。作为一种集体生活方式,它其实是释放内心的孤独,在戏剧空间中寻找到归属感的重要方式,不管是泪水、汗水还是笑容,它们交相辉映的时刻,才是心灵“着陆”的时刻。为了排练一出戏剧,大学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也相应地增加了种种能力。他们凑在一起,以纯净的心灵和执著的努力完成了戏剧,从而经历了真正的成长,他们的付出是无功利,无回报的,但是他们却从中收获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闪亮的青春面庞,他们稚拙却朴实动人的表现,让人对戏剧、对校园、对整个社会文化的未来充满期待。

  上述,并不仅仅是就中国大戏节、辽宁大戏节提出的问题,而是试图提出所有的校园戏剧面对的问题,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说它是老问题,是因为校园戏剧在上世纪之初于中国落地生根之时,就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而这些与中国的文化环境、社会思潮、艺术观念等庞大的问题缠绕在一起,因此,不可能短期内解决,而必将长久存在下去;另外一个方面,数字化、物质化、功利化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中国人的精神生存构成严重的“异化”,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尤其是,当十七大提出“新的历史起点下”的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的前提下,校园戏剧该往何处走,校园戏剧承载了怎样的功能,并将如何承载,这些问题都需要深思,需要严肃对待,需要有识之士在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作出回答,给予解决,许大学生戏剧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插图为辽宁省第三届大学生戏剧节参演戏剧剧照)

【编辑:张中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