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龙的形象经历不断改造 体现中华民族审美趣味变迁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1月21日 11:5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陕西宝鸡北首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蒜头壶上的类龙形象

  2012年是中国传统龙年,岁次壬辰年,近日,首都博物馆推出春节“博物馆里过大年”例牌展览。此次以“祥龙瑞彩”命名的新春展览主要展示140组件古代龙文物,在介绍龙来源与发展脉络的同时,讲述龙与老百姓的故事。展览时间将从1月18日至3月20日逾两个月。

  中国人喜欢龙,自古而然。翻开中国龙的历史,其形象之多变令人目眩,千种姿态,万般风流。它既是威严凝重的庞然大物,又可为蜷体蟠结的小巧玲珑之形。由百花齐放到走向趋同,龙的形象保留着某些基本特征的同时,又经历不断改造,而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并赋予了多彩的人文内涵与寓意。龙是数千年来中华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创造,龙的起源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起源。

  文/图

  本报驻京记者 谢绮珊

  形象:

  体现中华民族审美趣味的变迁

  从展览中可以看到,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龙的模样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龙的艺术形象的变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到华丽的过程。龙诞生在农耕民族里。当父权制确立后,农业部落的首领出于征战的需要,自称为龙的化身。自此,龙逐渐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充当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龙作为传说中的吉祥灵兽,蕴藏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正如中华文明多元的起源一样,原始龙纹遍布祖国各地。龙形象的发展与其被赋予的含义紧密相连,从商周神格化的符号,到春秋战国礼乐崩坏的形势下,冲破传统约束后的多样化的造型,从秦汉被君王用以提高皇权神授的无上地位而走向现实世界,到隋唐其形象构成的元素逐渐完备,由宋时定规定制后的一脉相承,进而在明清的宫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装饰符号。龙的形象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审美趣味的变迁。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了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这些形象来自于先民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描摹,并赋予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在今人看来既有几分熟悉却又无比抽象。

  “随着龙的观念被确立下来,原始先民在众多类似龙形的生灵中抽象出了一些基本的特征,组合成龙的基本形象,反映了处于原始农业生产阶段的先民,对生存环境的渴望与祈求。”首都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商代甲骨文‘龙’字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都呈现出一种长躯、巨口、有角、有爪的兽形,这明显是经过人们加工的非自然界动物形象。龙作为礼器上的庄重图案显现了它已经被神化或巫化,表达一种信仰,一种观念。”而随着龙身上融入了社会生活中诸如政治、宗教、宗族等各个方面的观念,结合中国造型艺术发展中的基本审美要求,对龙的形象精细而详尽的变化处理,形成了严格的局部造型与总体结构的格局,并出现了一些将其他动物图像龙化处理后的形象。

  元、明、清是龙纹的全盛时期,虽造型继承宋元,但细部刻画上更趋于具体,追求吉祥如意的含义更为普遍。不仅所用器类多种多样,工艺技法制作也达到了上乘的水平,形成了龙形最具雍容华贵的一面。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