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中的长沙老城墙:顶部够三辆车并排行驶(2)
叁
关心城市文化遗址的年轻人,热衷描画长沙城池的旧模样
长沙有一批关注城市文化遗址,关心城市历史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经过“钻研”大概也知道今天的建湘路、城南路、西湖桥、湘江路、湘春路,就是长沙隋唐以来城池的大概位置。南门口(黄道门)、学宫门、小西门、大西门、潮宗门、北门(湘春门)、兴汉门(新开门)、经武门、小吴门,今天仍存在的老地名,在过去,这里应该有一个老城门。
其实,就在2000年前后,小吴门旁八一桥西北,曾挖出一段远比今天潮宗街旁更完整的长沙城墙,当时的新闻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但在市民中反响并不太大,没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和文化意识也不强。
长沙城内一位著名文化人,当年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说:对于老的东西,长沙人并没有太多留恋,很多长沙人愿意丢掉这些包袱,更喜欢没有历史负担建设一个新长沙。他的说法,甚至引起一些人叫好。
当年在八一桥边,挖出的城墙遗址,后来建成了芙蓉路旁卖手机的金帆大厦。
如今,随着长沙市民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对于老长沙的遗址遗迹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同样明显变化了。
长沙“空城计”上演城墙上的尊严
任大猛
长沙文弱书生浴血守城,“铁州城”之誉名满天下
金庸在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通过张三丰之口说出武功盖世的郭靖、黄蓉夫妇,死于“襄阳保卫战”最后城破之时。
史载,元军著名军事统帅阿里海牙在围困襄阳城五年后,获得西域人亦思马因献上的新火炮制法,用攻城炮具,一炮击中襄阳城谯楼,襄阳守将吕文焕由此降元。
1275年10月,当年攻克襄阳城的阿里海牙率兵攻打长沙城。长沙城内“壮士”已全部调往临安,保卫南宋首都,长沙城内实际只余450名老弱病残的士兵,完全是一座“空城”。
然而,阿里海牙攻打长沙却感到长沙城是一块“硬骨头”,阿里海牙更被守城的箭矢射中前胸,几乎丧命。
长沙文史专家梁小进说:相当于今湖南省长兼长沙市长的潭州守城官李芾在元军兵临城下,大敌来临时,尽忠职守,鼓舞全体市民保卫长沙城,李芾最后杀身成仁。关于李芾守城的故事,了解的人非常多。
但老梁更愿意谈的是,《宋史》中明确记录,在南宋末年,长沙人把读书学习看得非常重要:州学生优秀者,选拔到河西岳麓书院读书,再从岳麓书院选拔优秀生升为岳麓精舍学生。
元军攻打长沙城时,长沙三类优秀学生均聚集在城内的州学内读书不止,不肯离去,而长沙城此时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当元军掘开长沙城墙外护城河,抽干潮宗门附近成功堤的深水,趁夜翻过湘江边树立的铁栅,攻破长沙西城墙,此时,潭州州学、岳麓书院、岳麓精舍的学生,纷纷“荷戈登陴”,与攻入长沙元军在城墙上死战,“战死者,尸骨相枕藉”。
今潮宗门发现的明代古城墙基脚遗址的墙砖内,即包有一段120米的宋代城墙基脚,这些砖块基脚上砌筑很乱,应为这次宋元战争后临时筑墙的见证物。
当年南宋诗人郑思肖记录这场血战时说:“听到北人歌里唱,潭州城是铁州城。”
另据《中国城池史》记载,宋代城墙,以砖块为基脚,下埋四米深。
长沙猛女嘲笑投敌的懦夫,“叛贼”张献忠闻之心惊肉跳
鲁迅先生严厉批判过的残忍“流寇”张献忠,在明末崇祯十六年(1643年)攻打长沙城。
如今,就在天心阁对面的天心宾馆后一小巷墙壁上,还保留当年守卫长沙城誓死不降、被张献忠残忍杀害的长沙推官蔡道宪的墓碑。
当年,听到张献忠将往长沙方向开来的时候,长沙城内官民跑了一大半,长沙推官蔡道宪却率领他的士兵站在长沙西面城墙上对张献忠军队“以强弩射之”,张献忠军队“死伤甚多”。
但三天后,守城总兵尹先民、何一德、吉王府左丞黄明治却向张献忠投降。
在清代同治《长沙县志·列女传》中,梁小进看到这样一则记载:明朝时,“叛贼”张献忠攻陷长沙时,一长沙女子见“乱贼”登城而兵吏皆逃,手执长矛宝剑,飞身战“贼”。“贼”异之,说:“兵士皆逃,女流何苦若此?”这个长沙妹子说:“羞尽天下男人懦夫。”骂“贼”不止,“以戈逐之,死。”
在中国地方史志中的《列女传》,往往记录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女性,《长沙县志》中记录的这位在城墙上牺牲的“长沙猛女”,梁老师认为她代表了长沙女子“威猛”的一面。
梁小进介绍,目前发现的潮宗街古城墙基脚遗址,为宋明两代城墙基脚遗址。明代长沙城墙以麻石为基脚。
史载张献忠攻下长沙后,又攻克衡阳城,并把衡阳王府豪华建筑器物搬入长沙,在长沙建筑伪宫殿。明将左良玉大兵进逼时,张献忠毁坏长沙城。左良玉率兵进入长沙城后,对长沙城内建筑和城墙破坏得比张献忠更为厉害。
清代丁大任写有《癸巳小春入长沙记》一文,描绘了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长沙城外五百里无人烟,二三里有虎噬”,长沙城内“一望沙场而已”的惨状。这就是张献忠和左良玉纵兵之余孽。而此次城墙基脚遗址的发现恰好印证了这段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