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微童话风行引争议 倪延风:参与人多或有好创意

2012年03月15日 16:5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近来,一种名为“微童话”的新文体风行网络,以微博的形式、字数控制在140字以内的 “微童话”引发网友纷纷参与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赞同者认为“微童话”拓宽了童话的界限,而批评者则认为,这种类似于“动物角色+儿童口吻+140字”的文字,最多算是微段子,算不上微童话,而且字数的限制使得“创作没有细节,而细节正是童话的生命力所在”,没有细节的童话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今天,国人的童话创作和童话阅读确实值得担忧,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倪延风为此表示,当今社会小孩子阅读童话的量确实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微童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每个人都能写童话

  北京晨报:微童话在网络上的流行,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倪延风:我们都知道,童话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是要创造一个完整的童话,却需要很深的创作功底,不仅故事要精彩,语言还要生动,有吸引力,所以对人的想象力、表述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微童话则不同,它不需要很多亮点,门槛也低,使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想象力的机会,所以参与的人多。在其中,或许能出现很多很好的创意。

  北京晨报:这种形式能够对童话创作产生影响吗?

  倪延风:网络的成本低,而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就意味着它的影响力要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快捷和广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自然也有它的作用。

  不读童话的时代

  北京晨报:有很多批评者认为微童话根本算不上是童话,为什么您还觉得这是个好事情呢?

  倪延风:在今天,童话的阅读量并不乐观,童话本来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读的,但当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孩子几乎没读过童话。我记得有一个大一的学生,说自己上了大学,才第一次读世界名著,以前压根儿就没读过。

  北京晨报:这种现象普遍吗?

  倪延风:一点儿都没读过的可能并不多,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读得很少,这是实际状况。一个孩子,从上学开始,年龄越大,精力就越多地放在考试、升学上,甚至是参加各种培训班上,很少读这些课外的书籍。

  读童话让心灵纯净

  北京晨报:可能每一个小孩子都向往童话故事,但是为什么在阅读条件更好的今天,反而读得少了呢?

  倪延风:读得少,更多的是因为观念的偏差。家长甚至老师,过于注重学习成绩、注重各种生存技能的培养,对那些可以培养孩子情商、人格等的阅读物反而注重少。今天的人们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买本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事实是,更多的家长会把钱花在买钢琴上,而不是买书。

  北京晨报:不读或少读童话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吗?

  倪延风: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性格、情商、修养、甚至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童话故事基本上都是纯真、美好的。如今大学生做出各种无法理解的事情在网络上、媒体上并不鲜见,根本原因与价值观培养的缺失有关,并不是说不读童话就一定会干坏事,但是多读童话,人的心灵会变得纯洁、善良,这毫无疑问。

  “小红帽、大灰狼、公主和王子……一说到童话,想起的总是这些经典的形象,而说到著名的童话作品,更多想到的也是西方的那些名著。对于中国人来说,从传统时代开始,纯粹依靠想象力创作的童话就很少,在今天,童话的阅读和创作也依然和西方差距遥远。

  我们究竟缺少什么?在我们的儿童世界里,为什么更多的是成人般的严肃,缺少一些天真的情怀?

  我们的故事缺乏想象

  北京晨报:说到童话,印象中大多都是西方经典,为什么很少有中国传统的童话故事?

  倪延风:在儿童读物中,今天的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安徒生、格林等。在本土的读物中,更多的是原本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故事,或者根据传说改编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女娲补天。此外更多的是带有教化性质的读物,使得儿童的启蒙过程中,道德教化色彩比较浓厚。而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童话,更多是依靠人们的想象创作的。

  北京晨报: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倪延风: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环境的不同,导致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文化延续的时间久,跨越的时空大,使得我们有大量的素材可以使用,也有无数的经验智慧需要传承,而欧洲文化时间较短,更多的是需要创造。两种不同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中国人更注重道德规范的培养,而欧洲人在创意上非常发达,比我们要强。

  童话影响孩子一生

  北京晨报:童话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倪延风:可能今天不少家长觉得童话不重要。其实这不对,童话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它不但培养一个孩子的情商、想象力、创造力,甚至也带有知识性、语言逻辑、文学修养等方面的塑造。此外更重要的是,它对一个人性格、心灵的影响,并不仅仅在儿童时代,而是一生的,它可以让人的心灵更加纯洁和善良。童话本身的美也同样吸引着每一个人,有的人上了大学,乃至于工作了,仍旧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即便是知道故事情节,也还愿意再读。所以说,童话的创造可能最初是为孩子,但是创作出来以后,它的影响力却被拓宽了。

  北京晨报:小时候没有机会读,长大了再读可以吗?

  倪延风:读童话最佳的时段自然是儿童时代,虽然说一生都可以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很多观念开始定型,以后再读,就很难再有儿童时代的阅读效果。

  课业繁重无暇阅读

  北京晨报:今天的孩子童话读得少,是什么原因?

  倪延风:主要原因,我想还是许多家长乃至老师观念的问题。小孩子本身课业很重,长辈们更加注重的是名次、成绩、升学等问题,有的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未来的就业问题,所以孩子身上有太多的负荷。学习之外,还要学习各种技能、参加无数的培训班,要的是孩子未来有更强的竞争力。而读名著,则没有这种直接的效应,所以不愿意让孩子花时间、花心思去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是对童话的功效和影响力认识不够。

  北京晨报:这种误区是怎么产生的?

  倪延风:这可能是整个社会环境造就的,我想没有一个家长本身愿意自己的孩子晚上12点还没写完作业,早上5点又要起床上学。更多的还是环境所迫,虽不想却不得不为。

  童话创作生存艰难

  北京晨报:似乎市面上所能见到的童话书籍,多是经典作品,少有新作品?

  倪延风:确实如此,当前儿童文学的创作并不太好,老的创作者也就那么几个,能有一些有市场效应的,也都是偶然现象,很难形成社会效应。新的创作者和作品又不多,形势也就越发严峻。

  北京晨报:是什么原因让童话创作疲软呢?

  倪延风:第一是创作者生存艰难,写童话不能生存,即便是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也很难推广,导致创作者越来越少,自然出现好作品的概率也就低了。此外,一些家长给孩子选书,也有过度迷恋知名度的问题,名著之外很少会选,不仅是国内,国外的一些新作品销量也很小,这也愈发加剧了新作品出现的难度。

  童话有入口没出口

  北京晨报:改善童话处境的困难在哪里呢?

  倪延风:其实新作者、新作品也并非没有好的,我们也一直在挖掘好的作品,但是效果不佳。比如有些作品本身很不错,我们报奖,也获奖了,但是接下来往往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很难在市场上产生影响力,现在的局面是有入口,没有出口,即便有好的,也往往只能深埋。如果环境不能改善,最终可能连入口都越来越小。

  北京晨报:不能获利则无法激励创作者?

  倪延风:相对来说,国外有些国家的童话创作比我们好很多,原因正在这里,他们有比较完善的版税制度,盗版也少。我们的版税制度不完善,创作者的利益得到不很好的实现和保证,即便是有一些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的,但无法形成群体效应。

  困境不局限于童话

  北京晨报:有没有什么改变的办法?

  倪延风:童话创作的困境,是整个社会的综合原因所造成的,要改变,就需要社会形成一种共识,改变对原创的态度。所以,童话原创真正深层次的问题不仅限于童话,而是整个文化创作共同的问题,没有文化环境基础性的改善,童话创作自身也很难有改观。

  北京晨报:也就是目前还没有改变的契机?

  倪延风:如果说有的话,第一,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是见效最快的,当今社会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期望在这一方面能够有更多切实的引导和支持,让创作可以成为创作者生存的手段。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观念的改变,让人们能够意识到童话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现在的问题,就好像每个人都知道要锻炼身体,但总有许多东西被放在它的前面,先考上学再锻炼,先找到工作再锻炼,先赚钱再锻炼……童话也一样,在这个效率先行的时代,不改变观念,很难被真正重视。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倪延风 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