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传说:民间又叫“花篮桥”,有两种版本
《南京市雨花台区地名志》记载该桥“因桥形如花篮,俗称‘花篮桥’。”板桥一带的民间还流传着“花篮桥”名字来源的另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纪念陈姓富翁的善举。板桥当初是由清朝时附近柏家村的慈堂庵蒋道士四方化缘钱财而搭的一座木板桥,后来被洪水冲垮。附近有家姓陈的富翁只有一个儿子,已成年,但不成器,成天在外赌博。富翁原希望儿子继承家业的想法落空了,便将钱财捐出来,将被洪水冲垮的木板桥重建为石头桥。世人感叹,陈姓富翁苦累了一生,本指望独子继承自己的家产,结果是“花篮子打水一场空”。于是人们就管这座桥叫“花篮桥”,以此纪念他的善举。
另一种说法是,陈姓富翁倾其积蓄建筑新石头板桥,工程完成了一大半,他的积蓄却用完了。造桥人正一筹莫展时,来了一名背着花篮子打“莲花落”的乞丐,他问明情况后,表示他可以拿出积蓄使板桥完工。众人望望他双肩背着的花篮子,都不相信他讲的话。出人意料的是,他却从花篮子里取出足够的银子交给了修桥人。为纪念陈富翁和花篮子乞丐的善举,便叫这座桥为“花篮子桥”。以上两种说法,说明了富人和穷人都为重建板桥出过力。
关于桥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前,板桥是天然“跳水台”
上世纪80年代前,板桥河是天然的“游泳池”,板桥则是“跳水台”。
说起当年的游泳,年近60的居民季老师似乎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他说,我们每次游泳之后,就在水边石头缝里、桥桩下摸鱼虾、小螃蟹、螺蛳、河蚌,养在带去的脸盆里、澡盆里,带回家,便是晚饭或第二天的午饭荤菜。将小螃蟹洗干净,从蟹脐处切开,用面粉“拖一拖”,红烧透了,连蟹壳都能吃,鲜得不得了。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历史上板桥河曾经多次泛滥,板桥还险些被拆除。上世纪70年代,有关方面曾动过“拆古板桥,再建新板桥”的念头。据板桥镇老镇长王维有回忆,雨花台区的领导层为板桥河会泛滥伤透了脑筋,老领导史锡久曾来板桥与群众代表商量:拆除拦住洪水的两墩三孔间距小的老板桥,重建高大宽敞的新板桥。可是市里不同意。一是板桥是历史古迹,是文物,不能轻易拆;二是如拆了古板桥,紧挨着的铁路桥、公路桥也有挡住洪水的情况,怎么办?好在现在已想到了解决办法:多建桥闸和节制闸泄洪。
诗仙李白
曾在板桥散步
留下千古绝唱
板桥古镇历史悠久,唐代李白与板桥颇有渊源。诗仙曾在板桥上散过步,也曾在板桥下泛过舟;曾在板桥老街畅饮美酒,也曾在板桥河堤留下诗篇。李白至少有三首咏过板桥镇的诗:《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写的是板桥河,写他在板桥河坐船游览饮酒,怀念南朝诗人谢脁;《登金陵凤凰台》写的是板桥三山,《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写的是板桥落星岗。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
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
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
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
通讯员 陈继军 谢群 本报记者 徐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