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对“乞丐准入图书馆”越赞美越讽刺

2011年01月25日 09:0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准许乞丐进图书馆阅读是一个常识,因此,“乞丐进图书馆”成为新闻,实乃对公平的讽刺;而人们对常识的赞美,则是对常识的伤害。

  “乞丐准入图书馆”本不该是个问题,但关心的人多了就成了问题。对这个问题,杭州图书馆办公室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说:这只是我们的本分工作,全国的图书馆也都一直在这么做,公共图书馆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番话所讲的事儿如果属实,则基本可说明,准许乞丐进图书馆并不值得赞美。但直到现在,广大网民仍在不厌其烦地追捧杭州图书馆馆长禇树青的正义之举,并试图以禇馆长的“伟大”压榨出其他地方图书馆的“渺小”。于是,压力之下,最近我们常看到某某图书馆发表声明:我们一直都准许乞丐进图书馆阅读。

  如此看来,图书馆允许乞丐阅读,同公园允许穷人逗留一样,是件寻常至极的事儿。但是,一件正常的事儿衍生出不同寻常的赞美以及公共讨论,显然不是因为人们吃饱了饭太无聊。仔细想来,这种赞美的背后其实隐含着某些讽刺。

  首先,是人们对常识的不信任。乞丐与拾荒者的身份再怎么卑贱,都是国家公民;公共图书馆建得再怎么富丽堂皇,都是国民的共有资产,相应的,公共图书馆自然有乞丐的份儿——这便是常识。但许多时候,常识只具有理论意义,而不具有现实意义。譬如,自然景观是自然遗产,应免费开放,这样的常识在国外具有现实意义,但在国内就不符合“国情”,弄得穷人观赏不起风景。又譬如,国家规定择校费属于乱收费,但许多学校,尤其是名牌学校照收不误——很多时候,地方或部门的头儿所作的决定,比法律常识更管用。

  虽说图书馆准入乞丐是个常识,但如果馆长们有洁癖,很难保证常识有效。至少,在过往新闻中,公共场所驱逐乞丐的事儿并不少见。而鉴于乞丐们的弱势地位,通过法律讨说法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社会大众对某些象征文明的公共场所接纳乞丐而惊叹,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是普通民众的被歧视感与不公平感在增强。眼下,“贫富分化”是个热门的词儿,贫富分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阶层断裂。这个裂痕在许多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譬如,某些机关单位的脸难看、门难进;某些小贩见到城管总是打哆嗦;某些官二代、富二代与穷人之间总会弄出些“拼爹游戏”、“以钱换命”的事儿。在图书馆,某些自以为文明素养特高的读者抗议乞丐形象与气味影响环境,更是常见不过了。同样常见的是,某些图书馆长真会重视“文明读者”的投诉。

  这年头,大身份歧视小身份,小身份歧视无身份,已成为社会病。乞丐身处社会最低层,因而满足了太多人的优越感。昨天有新闻说,广东某专家建议图书馆为乞丐设洗澡室去除异味,这表明乞丐进图书馆前得做歧视性处理。对此,有专家指出,被认为文明程度很高的欧美民众根本不介意与有异味的乞丐同居一室。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诗人博尔赫斯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不知中国图书馆的模样算不算。不过,由此话我们还可引申出其他意思,譬如:天堂就是“常识”的模样!

  从上述意义来讲,“乞丐进图书馆”成为新闻,实乃对公平的讽刺;人们对常识的赞美,则是对常识的伤害。(椿桦)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