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业界分析称教师集体学术造假带坏学生

2011年02月12日 18:4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提要】学术造假者获奖被撤销,证书奖金被收回。

    专家探讨:学术打假“出重拳”,是信号还是特例?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10万元。这是中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

  对于这样的处理结果,举报李连生学术造假的西安交大老教授持何态度?为什么近年来各地高校频频爆出学术造假丑闻?如何才能真正刹住这股歪风,还学术界一片净土?陕西台记者贾存真、王剑透析高校学术造假乱象。

  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通告中称,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77岁高龄的郁永章教授是6名举报人之一,他和其他几位举报人对处理结果都很满意。

  郁永章:我是欣慰的,这个取消反映了我们国家实事求是、科学的态度。尽管过去很多年了,最终还事实本来面目,功利主义是非常要不得的,科研(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态度去做,是不太可能有成果的。

  然而,西工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说,学术造假的事件在大学并非个例。

  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成果的抄袭和论文的抄袭,这几年越演越烈,在各个高校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我以前的老师,老教授能够比较踏实地做(学术)这件事情,到现在很多人都是急功近利。

  更令人痛心的是,为人师表的大学教师们的集体学术造假,深深影响了校园里的学子们。

  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学生在网上下载毕业论文都成了公开的秘密,大家都在互相效仿。

  这位教师认为,现行的考核体系直接引发了这种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

  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咱们国家的考核体系,尤其是职称考核体系,有点不足,靠那几篇论文就可以决定这个人到底是否能够升上这个职称?

  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也表示,目前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某些评价制度不合理,监管制度又严重缺失,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校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

  石英:学术界,高校也好、科研院所也好,把社会上这种“官本位”的体制照搬下来,无论是课题也好,评奖也好,人为的因素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缺乏一种科学的机制。学术研究本来就是要靠慢功夫一点一滴的积累,但是我们现在又要一年两年就要出成果,就要刀下见菜,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逼得我们一部分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

  石英认为,对于学术造假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从严惩处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不仅是态度,更需在制度上和监管上得到切实体现。同时,对于那些甘于寂寞、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石英:要从学术的规范上、从学术成果的评价的体制和机制上做文章,学术研究有基础研究,有应用研究,学术成果的评价,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子来评,比如都用经济效益来评价。在鼓励这些能够有实际效益的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提高普通科研工作者的生活待遇,鼓励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功夫。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